-
不論是科學還是神學,不論是價值還是方法,不論是信仰還是迷信,不論是西學還是國學,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不論是技術還是巫術,不論是進化還是退化,不論是認知還是臆斷,不論是經驗還是超驗,不論是想象還是創造,不論是心意還是天意,我們到底處于一個什麼階段和境界,就看我們與絕對真理的距離實際有多遠也。我們與絕對真理的距離,就是我們與全知和全能的距離,也就是我們與本來或本源的距離,也就是我們與神明或上帝的距離也。這個距離到底有多遠,什麼時候能走完,就看我們的無知、無意和無能,包括錯誤、局限和意外還有多少也。 用絕對的標准來看,在人類曆史和世界上,凡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和學說,都具有認知上的開放性、包容性、實驗性和無限性,而不是其封閉性、排斥性、空論性和。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世界之鏡的句子》
- 有一種心理,盡想好事,不想付出,不想承擔責任,或者想少點付出,少點責任,結果就得被迫為此付出擔憂和煩惱,空歡喜都算最好的結局了。這種心理,在幼兒還算天真,在少年還算幻想,若在成人就是貪癡也。凡事皆有代價,本來不多不少,一分一毫都不差,更不用說自由和理想了,其代價甚至是要命的。可以說,什麼本來就是什麼必然,什麼必然就是什麼代價,什麼代價就是什麼責任。你的想法、選擇和行為,是無法逃脫相應的本來和代價的,也是無法逃脫相應的必然和責任的。對此,人若缺乏認識和擔當,不是成為空想或空談者,最後一事無成,變成笑話,就是淪為被命運追捕的逃犯,陷入憂懼或煩惱之中,不得安心和安生也。 0 0 0
- 敵對和仇恨是相錯的最高情感,戰爭和毀滅是相錯的最高形態。 0 0 0
- 本來皆有皆無,完美無缺,所謂欠缺或差錯只是我們的無知和局限所致,或是我們的偏好和偏見所致也。 0 0 0
- 我有時候想,人活一世,只有二件事情,一件是複仇,一件是報恩。(八八,二一六) 0 0 0
- 只要得其時,得其地,得其事,什麼辦法或再低端的辦法也都是對的,都是好的,包括生氣發火,殘酷無情;反之,如果不得其時,不得其地,不得其事,什麼辦法或再高尚的辦法也都是錯的,也都是不好的,包括與人為善,大公無私。道理在于,本來皆有皆無,只有全差異變化的方法才有可能絕對或與之一一相對也。 0 0 0
- 對于未知和意外,你事先能怎樣看或怎麼辦?似乎只有憑先驗、超驗、理想和預見投射也。除此之外,只好遇事再說,憑經驗、實驗、求知和創造應對也。 0 0 0
- 只有看透了榮辱,才可能榮辱不驚;只有看透了貴賤,才可能不亢不卑;只有看透了苦樂,才可能以苦為樂;只有看透了生死,才可能視死如歸。 0 0 0
- 人最大的可疑就是好像全然知道,而人最大的愚妄就是忘記了自己的無知。自己對自己也可以完全陌生和無知。實際上,本來即本身,所謂本來之間的關系,不就是自己和自己的關系嗎?自己無知和陌生于自己,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之所以不懂,就是因為白天總也見不到黑夜,如同睡著的自己總也見不到醒著的自己。 0 0 0
- 要放棄什麼都可能的幻想。若要什麼都可能,除非你有無限的能力。但事實上,我們不僅現在而且終生是有限的。因此,不僅現在而且終生都有不可能的事情。明白什麼不可能,才算真正懂得或體會了人生。一個人成熟與否,大概也在于他能否分清可能與不可能。(八九,四七零) 0 0 0
- 道德和自律如同品味或檔次一樣,非其不能也,是其不想也。如果非其不想也,是其不能也,那實際是窩囊或酸葡萄心理,而不是什麼道德和自律,更不是什麼品味或檔次。 0 0 0
- 如果沒有差錯,沒有分寸和限度,所謂正確如何確立也。如果沒有分寸限度,什麼對錯好壞之類的,不僅都無法分別,也都毫無意義。分寸限度不過是差異變化的具體化、明確化和數字化。或者說,沒有差異變化,不僅一切根本不存在,而且一切也根本無意義。沒有差異變化,即使一切存在,也沒有或無法分別。所謂一切,是因為有差異變化;沒有差異變化,哪里來的一切也。 相對于特定有限唯一的自我或個人,在今生今世能與之相對或完全合適的恐怕也是特定有限唯一的,除非加上相似和接近的,而其余特定無限一切,大都是相錯或不完全合適的。這也是知音難覓的原因。因此,若能有二、三知己,已經是非常奢侈或難得了,難得的就如同生出雙胞胎或三胞胎一樣。但如果沒有了人的感覺,即使差異變化,即使一切存。 0 0 0
- 要告別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就也發現了他的美好。凡是生命,總是感人的,盡管生活沉悶辛勞甚至丑惡,可生命畢竟[看起來]只有一次。(八九,六一一) 【滿足就是完善,完善就是無欲,無欲也就不感到可貴了。所謂失去了才知道可貴,是因為失去了才能欠缺,欠缺了才有需求,需求了才有價值,因而也就感到可貴了。聽起來有點反諷,所謂可貴就是欠缺,所謂價值就是需求也。】 0 0 0
- 入道和背道,是非此即彼的,而不是彼此彼此的。你不入道,則必定開始背道也,如同你不專心,則必定開始分心也。 0 0 0
- 記憶往往給人以錯覺,以為可以穿越時空,回到過去,但實際早已時過境遷,物是人非。這時你會發現,有的記憶只是你的一廂情願,而從此淡忘是讓它入土為安。 0 0 0
- 且不論具體數量或分寸限度的對錯與否,真假與否,凡是沒有具體數量或分寸限度的言論,不僅是靠不住的言論,而且是人為籠統、忽悠或爭論的根源。本來的一切,最終就是特定的一切;而特定的一切,就是特定具體數量或特定分寸限度的一切。一旦特定具體到特定唯一乃至特定一切或一一相對,已經是分毫不差,本來即本身,也即不二、明確和絕對是也。 0 0 0
- 干大事者要能舉重若輕才行。若是舉重為重,不堪重負,硬是撐著,那就不是這塊料,趁早別干了。 0 0 0
- 煩惱、憤怒、擔心、貪欲、痛苦或恐懼之類,的確是因為無能。而所謂無能,就是無知或愚蠢。因此,與其說煩惱、憤怒、擔心、貪欲、痛苦或恐懼之類是因為無能,不如說是因為無知或愚蠢。不僅如此,人越是局限,則越是無知或愚蠢,如鼠目寸光也。由此來看,一個無所畏懼、一往無前、鎮定自若或大慈大悲的人,一定是看透一切、心靈無限、胸懷世界或大徹大悟者。 0 0 0
- 最正確的就是實現或成功,而能實行僅僅是對了一半。(八九,一六零) 0 0 0
- 在現實之中,也別忘了未知和意外,先驗和超驗,想象和創造,最好是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都不要忘記。(否則的話,將會怎樣?----否則的話,當下和今生今世你就別想絕對的安心、靈驗和圓滿。)可以說,已知和意願,經驗和實驗,已有和記憶是我們世界的一半天命,而另一半則是我們世界的未知和意外,先驗和超驗,想象和創造也。 0 0 0
- 無知就是無能,無能就是失敗。現實和空想的距離,就是能力和理想的距離。 0 0 0
- 本來不多不少,不得不失,皆有皆無,完美無缺。如果說人不得道,如同是騎驢找驢的話,那麼人活著不開心,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所謂貪心不足,就是愚不可及,不知道本來是不多不少,不得不失,皆有皆無,完美無缺的。而逃避痛苦或追求快樂,也是愚不可及,不知道一切反正,苦樂一體,兩極相通,相反相成也。 0 0 0
- 無敵是無限,當其敵對,一定是有限、局限或極限也。 0 0 0
- 盡管說不以成敗論英雄,盡管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從成功學角度而論,與其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不如說實現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檢驗什麼真理,檢驗成功的真理。如果不能實現或成功,你到底掌握了什麼真理? 0 0 0
- 對于個人而言,誰敢保持和信任無限的無知,誰敢保持和不怕無限的無能,誰敢保持和享用無限的無為?這可是天大的智慧、天大的膽量和天大的能耐也。 0 0 0
- 神話和奇跡源自未知和意外。沒有未知和意外,也就沒有神話和奇跡。 0 0 0
- 說得通是言語得道也,看得通是眼光得道也,想得通是思想得道也,行得通是行動得道也。反之,說不通是言語背道也,看不通是眼光背道也,想不通是思想背道也,行不通是行動背道也。 0 0 0
- 不言不說不行不動,本來就是一種言說和行動,難道我們聽不懂或看不見嗎?而且,無言和不為是比言說和行動更普遍、更頻繁的表達,幾乎是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如同天何言哉也。 0 0 0
- 輕視不是因為看而是因為輕,尊重也不是因為尊而是因為重。由此來看,不自量力和自以為是,都是不服或不懂這個道理。 0 0 0
- 修身的最大功能就是無限限,就是根除狂妄。[這也是人最大的涵養]。狂妄就是[貪欲,貪欲就是]無能,無能就是無知,無知就是相對[乃至絕對]小于, [此即人生]痛苦、失敗、[恥辱]和絕望[的根源]。(八九,二八二) 【無限限就是限無限,防止有限者陷于絕對小于的境地;而有限限就是限有限,防止有限者陷于相對小于的境地。防止了絕對小于,並不等于防止了相對小于;而要防止相對小于,首先就必須防止絕對小于。可以說,人的信仰就是絕對的依靠無限、永恒、神靈或整體,而人的狂妄則是要取代無限、永恒、神靈或整體。】 0 0 0
- 沒有貪欲也就沒有狂妄,而偉大理想或雄心壯志可能是人帶著面具的最大貪欲。若問雄心壯志和貪得無厭的根本區別,就在于有無相應的雄才大略和時運條件。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