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柔才成为一种力量,不外求,它会自生自增并给予外在,它改变人,改善环境,那缓缓的行步,并不急躁也不苛求,我们明白目的地在彼端,但亦明白那结局并不是我们可以强求也不是我们可以掌握。 我们照行日常之事,如不急不缓的、不轻不重的呼吸,温柔的累积实质在于一种当下不被挑衅、不应毛躁,甚至不冀望有力量的产生。时日既久,效应才会产生。这种温柔的表态,先是为了自己,它不会伤身伤肺,心情平静,心肝脾脏就不会因高低猛烈而失去平衡。你自己得先有这种能耐能量,才有不被破坏伤害的力量。那不是过于厚重而刚硬的盔甲,而是如一薄膜般轻微地保护着你,不容易被激怒,不轻易沮丧,当然,也不过于软弱。
    0 0 0 0 复制 二维码 《马家辉经典语录》
《马家辉经典语录》[26句]
  • 马家辉

    0

    马家辉(1963年-),新香江四少之一,生于香港,湾仔长大,传媒人、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学者,亦为台湾问题研究员。他是香港着名作家、文化评论人,和梁文道、林夕是香港的“卖纸三人团”,熟悉他的都叫他“马博士”。他有学院派的深厚理论根底,也有传媒人的开阔视野,更有文人的笔墨功夫。
    1963年,马家辉生于香港,他是家中的独子,而后在疯子、妓女、黑社会俱全的湾仔长大。
    少年时候,马家辉上课前在大排档吃早餐,身后就是打打杀杀的黑社会人,也正是由于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从此心底一直根植着江湖情怀。
    17岁,马家辉在一家小书店发现了一本谈李敖的书籍,从19岁那年起,他就疯狂地迷恋上了着名文学家李敖的作品,并且立志21岁之前写出一本关于李敖的着作。高考之后,马家辉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但是经过再三抉择,为了李敖,他放弃了徐克,选择了去台湾大学读书,念心理系。马家辉在台大读书时认识了李敖,每天下午去李敖在金兰大厦的家中,帮忙整理剪报,听李敖笑谈江湖。大二那一年,马家辉出版了《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此书成为20世纪80年代台湾青年学子竞相阅读的畅销书。李敖在阅读完《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之后,对马家辉说:“小马,我当你面这样说,背后也是这样说———我以前研究胡适,胡适跟我说,李敖,你比我胡适更了解胡适。那我今天跟你说,你比我李敖更了解李敖”,并且在1997年的回忆录中将马家辉列为平生所交好友名单。
    1997年1月,马家辉和妻儿住在台北大直,春节时节,接到高信疆的电话,邀请他去香港《明报》工作,他成了《明报》的副总编辑,且开设专栏,开始写尖刻的时评,被人们称为“贱嘴马”。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标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