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視之為苦的東西,往往不是真的苦,只是表面的苦,是欲望的缺口被放大了。而真正的苦,深深陷溺在其中的苦,卻看不到。要等離開了今時今日的環境,才能發現它是苦。它障礙了你的視野,讓你對自己的處境一無所知,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你浸潤其中,卻全無了解。 0 0 0
- 佛教講忍辱波羅密,正是因為一切不愉快的外境,都是精進的助緣。讓你感到羞辱的事情,也會促使你奮發,但在奮發中,也包含了嫉妒、好斗等不善的質素,在羞辱中,也包含了慚、愧等善的品質。越是對覺性了解,就越能洞察得精細,越明白自己應當行走在什麼道路上。 0 0 0
- 相比苦苦,行苦才是真正的苦。但人們對于苦苦很容易覺察,對于行苦,卻很難自知。 佛教說,人要到過色界,才能知道欲界的苦。要到過淨土,才能知道娑婆的苦。但是住在娑婆的人不覺得,甚至覺得很滿足,很幸福。 0 0 0
- 當你昭告天下乞求關心的時候,得先做好受到冷遇的准備。人真正要學習的,是如何與冷遇相處。 0 0 0
- 我的心不像你那麼大,裝得下許多人,我心小,只能裝一個人。 0 0 0
- 婚姻應當以這樣的決心開始:從今往後,我願意承擔你可能對我造成的一切傷害。我願意你改變我的生活,摧毀我的事業,也做好了有一天你不再愛我的准備。如果哪天你終將拋下我,無論生離還是死別,我願意接納一切痛苦也不後悔。對于你可能出現的辜負、背叛,甚至傷害我最親近的人,我都做好了諒解與寬恕的准備,因此,才敢向你提出締結婚姻關系的請求。 0 0 0
-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0 0 0
- 每個小孩,都有過看見月亮離自己很近很近的時候,近到似乎爬上樹就能夠夠到。哪一天,當他知道月亮有多遠的時候,說明他真正地長大了。 0 0 0
- 這就轉到懺悔的話題上來了。凡夫的生活里,懺悔是不可或缺的。懺悔是發泄激情的方式。當一個人痛哭流涕,表示以前全錯了,以後定悔改的時候,內心是很痛快的。暗含的情緒是:我現在對了,此刻比以前進步了。 但這往往是錯覺。人很難改易根深蒂固的習氣。要滌除積久的習氣,不僅要在理上明白,還要在事上用力。切身體觸到一事的痛苦時,很容易理解它的危害,如此便以為在理上也明白了。其實並不是在理上明白,只是惡習帶來的痛苦沒有消退。一旦痛苦消退,他就忘記了先前的幡然悔悟,又走到老路上來,甚至會給自己重走老路一套新的說辭和借口。 0 0 0
- 真正的孤獨,永遠不是來自萬水千山的阻隔,而是來自心與萬物的滯礙。 0 0 0
- 如果不能隨順世俗,理想主義者會舉步維艱。要堅持理想,要緊的不是理想,而是智慧。在智慧一步步開啟的過程中,如能不忘理想的堅持,就可以叫理想主義者了。 0 0 0
- 熾盛的情欲容易假愛情之名壓倒自律。 0 0 0
- 貪的力量很柔弱。但嗔的力量很猛利。愛一樣事物,一個人,想占有她,沖動不會太強。但憤怒起來,想占有她,力量就很強了。 貪是柔弱而綿長的,它會持續很長時間,但不會給人很大的動力。嗔是猛利而短暫的,它很快會消退,但在生起的短暫間隙,會給人很大的動力。 很多人干壞事,看起來是因為貪。其實真正觸發的是嗔。一個官員,看起來是為了錢貪汙,實際上,最初的貪汙,常常因為受了刺激。比如,看見別人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感到豔羨和嫉恨。看見別人飛揚跋扈,頤指氣使,自己卑躬屈膝,低聲下氣,感到屈辱。 0 0 0
- 該做的事情要做,不能沒有盡力的心,但也不能有必成的心。盡力的心是清淨的,必成的心是染汙的。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