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一點兒的人致力于嘗試一些特殊的事物以及一般受人冷落、似乎並不美好的事物。他們的價值標准和一般人不同。不過在大多數時候,他們又認為自己的價值標准與常人無異,還將他們的價值和非價值當成普遍適用的價值和非價值,這樣,他們的內心便在理解困難與不切實際中掙紮。他們深信自己具有潛藏在所有人心中的激情,並且對此極為熱衷,還大加辯護。 如果這些特殊的人並不了解自身的特殊性,那麼他們又怎麼能夠去了解卑賤的人,並且正確地評估世情常規呢!這也是他們認為世人愚昧、不當和空想的地方,他們對世界的混亂狀態驚訝不已,為何世間有“亟待做”的事情呢?——這恰恰就是高尚的人的不當之處。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誰是誰的太陽》
- 我不知道,在這世界上還有什麼別的東西比看到歡呼雀躍的老笨伯、被美德的甜蜜感弄得激情難以抑制的老處女更讓我開心的了。“我看見了這個東西”,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我已經說得太多了,委實有點違背了簡明的初衷。 0 0 0
- 科學在古代很難獲得尊崇與褒獎,即便那些熱心于科學的學者人也會將對于道德的追求放在首位;將知識當作是道德可以利用的最佳工具加以贊美,這已經算是對知識的最高評價了。 0 0 0
- 我經常重複著同樣的經驗,而且還要作出一番努力去抵制它,事實盡管如此,但我卻真的不願相信:大多數的人均缺乏理智的良知。 0 0 0
- 科學必須以某種信念為基礎,“沒有假設”的科學是絕對不存在的。 0 0 0
- 從保存本質的角度來看,最有害的人也許往往也是最有益的人,因為他不僅將自身的本能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還用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效應,保存了他人的本能。如果人類失去了本能的欲望,那麼大概早已衰亡和毀滅了。 0 0 0
- 例如存在以下一些錯誤信條:世界上有恒久不變的和相同的事物存在;還存在著物體、實體和肉體;一個事物看起來本身是什麼,它就是什麼;我們的意志永遠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約束的;那些對我有益的東西,其本身就是有益的。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只是懷疑和否定這些信條的人在很晚以後才出現,真理也才露出頭來,也不過僅僅是一種無力的認知形式而已。似乎人們不希望與真理生活在一起,我們的肌體組織就是為了與真理形成對立而設置的,肌體的一些高級功能、感知以及每種情感都與那些自古就被接受了的基本的錯誤合作,甚至那些信條在知識領域竟然演變成了人判斷“真”與“假”的標准了,一直到純粹邏輯的最冷僻的范圍,大概都是如此。 0 0 0
- 人類是天生的釋謎者,立于高山之巔期盼著未來,身處于今天和未來這兩者的矛盾之中,就好像下一個世紀的第一胎嬰兒一樣。 0 0 0
- 到目前為止,所有我認識和親曆的哲學,都是志願尋找生命的、令人厭惡和聲名狼藉那一面的嘗試。 0 0 0
- 在價值的王國里,我們用舊的愛與仰慕的本能盲目地探索著。我們甚至還覺得“一切能夠令我們感到滿意的東西都是善的”…… 0 0 0
- 就像人們通常會笑真理一樣,我們常常也會嘲笑自己。 0 0 0
- 在卑賤的人看來,高尚的人所謂的激情是向著客體而發的,而客體的價值是虛無縹緲的。他們總是受食欲的支配,因此感到十分惱怒,可是即使這樣,他們還是可以理解那促使人變為暴君的饑餓的刺激,但卻不能理解為何有人能夠為了追求知識領域的某種激情而置自己的健康與名譽于不顧呢? 0 0 0
- 如果一個人在自己的信仰和評價中堅持馬虎的態度,如果“對每件事都應有確切的把握”對他來說既不是內心最深切的要求和最誠摯的願望,也不是用以區分人的高低的尺度,那麼,這至少暴露出某些虔誠的人們對理性的憎惡和良知的泯滅!可是,就是有一些人,他們已經身陷這種重複一致的論調、莫名其妙的不確定性和多義性的存在里面,而不去追問,更沒有追問的欲望和興趣,甚至他們還往往通過嘲笑發問者的呆滯來表達自己的憎惡之情。這便是我所認為的鄙俗和不齒,也是我要在每個人身上首先尋找的一種情境。 0 0 0
- 他需要擁有的是道德,除此無他——我敢打賭!他需要道德的詞彙,需要像咚咚作響的鼓聲奢侈地談論正義,需要智慧、神聖和美德,需要奉行禁欲主義(禁欲主義把人們沒有的東西隱藏得多麼巧妙啊!……),需要高明的偽裝的是緘默、友善、溫柔敦厚,這些都是人們稱為理想主義者的偽裝,不可救藥的妄自菲薄者及其虛榮心便在這偽裝下大行其道。 0 0 0
- 你或許永遠也找不到一個能夠在你像蒼蠅或者是青蛙一樣可憐時,讓你的心緒變好而在你最得意之際卻能夠嘲笑你的人! 0 0 0
- 有的人寫文章,不單單是希望別人看懂,並且也是希望別人看不懂。當某人感到某本書不好理解,那麼,這絕對不是對這本書的指摘和埋怨,這也許恰恰正是作者的意圖哩,他就是不想讓“某人”讀懂。 0 0 0
- 對思想有恐懼的心理,對思想報複——啊,這些作為驅動力的惡習就往往成了道德的發端甚至道德本身! 0 0 0
- 據我猜測,一種強者想必會在設想人的提高時朝著另一面去想,即更高等級的人,他處在善與惡的彼岸,處在無法否認源于受苦人、群畜和絕大多數人的那些價值的彼岸——他可以算是我在曆史中求索過的相反理想結構的雛形(“異教的”、“古典的”、“高貴的”這些概念都應該重新發現,重新估價)。 0 0 0
- 因為在推論中過分謹慎,或者懷疑成癖,對生命本身就會構成極大的危害。倘若不努力培養出相反的癖好,任何人就都不能自保。這里所說的相反的癖好是指:甯願肯定而不作出任何判斷;甯願出錯、虛構而不願等待;甯願認同而不作出否定;甯願評估判斷而不要合乎道理。 0 0 0
- 我在對深奧的問題進行處理時,就像在洗冷水澡時一樣,飛快地進入,然後又飛快地出來。有的人說,在水里不能浸得太深,其實這是怕水的迷信的緣故,是沒有親身體驗的理論。噢!冰涼的水讓你的動作迅速!但順便問一句:對事物只作浮光掠影式的接觸和閃電般的觀察,是不是就肯定不能理解和認識它呢?是不是一定要像母雞孵蛋一樣整天對這事物追根溯源不可呢?是不是一定要和牛頓在談論自己時所說的那樣,做一個危險的人工孵化器呢?但至少還有著很多特別讓人犯難、感到棘手的真理,它們都是在一刹那被人領悟到的,這實在是令人驚喜…… 0 0 0
- 這意味著知識的力量與真實的程度無關,而與知識的古老和被人接受的程度,以及它作為生存條件的特性密切相關。 0 0 0
- 高等一點兒的人致力于嘗試一些特殊的事物以及一般受人冷落、似乎並不美好的事物。他們的價值標准和一般人不同。不過在大多數時候,他們又認為自己的價值標准與常人無異,還將他們的價值和非價值當成普遍適用的價值和非價值,這樣,他們的內心便在理解困難與不切實際中掙紮。他們深信自己具有潛藏在所有人心中的激情,並且對此極為熱衷,還大加辯護。 如果這些特殊的人並不了解自身的特殊性,那麼他們又怎麼能夠去了解卑賤的人,並且正確地評估世情常規呢!這也是他們認為世人愚昧、不當和空想的地方,他們對世界的混亂狀態驚訝不已,為何世間有“亟待做”的事情呢?——這恰恰就是高尚的人的不當之處。 0 0 0
- 將科學看作事物的人性化其實就夠了;我們對事物及其先後順序的描述,從而能夠對自己進行更仔細的描述。 0 0 0
- 此時的思想家變成了這樣的人:在求真的本能被證明是一種保存生命的力量之後,他內心求真的本能便同那些保存生命的錯誤展開了第一次的戰斗。 0 0 0
- 將相似與相同同等對待,這種傾向雖然占有絕對的優勢,但卻是非邏輯的傾向,因為相同的東西本來是不存在的,然而這種傾向卻奠定了邏輯的基礎,正因如此,事物的變化必然遭受長期的忽視,以便產生一種對于邏輯的必不可少的物質概念,雖然沒有什麼實際的東西能夠與這概念相符。 0 0 0
- 哲人為了保持這一切,必須要對自己的現狀產生某種錯覺,同時還必須堅定地虛構出自己的冷靜客觀和恒久不變,對于認知者的本性給以深刻的誤解,對認知中本能欲望的力量予以強烈的否定,將理性看作是完全自由的、自發的活動。 0 0 0
- 我們的許多錯誤都是由許多的“果”所導致的,我們只是會感覺到很突然,而無數的過程卻在這個突然的瞬間與我們擦身而過了。 0 0 0
- 倘若在人性之中納入了“個人與本性相比不算什麼,後者才是最重要的”的箴言,人人都能夠做到時刻用歡笑放松心情,緩解壓力,那麼,這笑或許可以與智慧聯系起來了,並且也就有了所謂的“快樂的知識”。 0 0 0
- 如果高尚的人的這種喜悅或者痛苦的情感趨于強烈,那麼理智在它們面前,往往不是保持緘默,就是屈尊為它們服務。 0 0 0
- 知識變成了生命本身的一部分,又進一步變成一種逐漸增強的力量,最終,知識同那些永恒的根本性錯誤相互糾結,相互沖突,二者都是生命,也都是力量,二者在同一個人身上共存。 0 0 0
- 我們應該與雄鷹為鄰,與白云做伴,與太陽為友;我們應該像風一樣掠過天空!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