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然有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格調高雅,但是晦澀難解。另一種較為直接,但是格調低下。按照前一種方式,邏輯是這樣的:當男主角立于廬山之上對著女主角時,心中有各種感情:愛祖國、愛人民、愛領袖、愛父母,等等。最後,並非完全不重要,他也愛女主角。而這最後一點,他正急于使女主角知道。但是經過權衡,前面那些愛變得很重,必須首先表達之,愛她這件事就很難提到。而女主角的格調也很高雅,她知道提到愛祖國、愛人民等等,正是說到愛她的前奏,所以她耐心地等待著。,按照這種節奏,拍上十幾個鍾頭就可以演到。改革開放之初沒有幾十集的連續劇,所以真正的愛情場面很難看到。外國人在這方面缺少訓練,所以對這部影片的評價是:雖然女主角很迷人,但不知拍了些啥。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人為什麼活》
- 從小我對講出來的話就不大相信,越是聲色俱厲,嗓門高亢,我越是不信。這種懷疑態度起源于我饑餓的肚腸。和任何話語相比,饑餓都是更大的真理。 0 0 0
- 假設我相信上帝,並且正在為善惡不分而煩惱,我會請求上帝讓我聰明到足以明辨是非的程度,而絕不會請他讓我愚蠢到讓人家給我灌輸善惡標準的程度。 0 0 0
- 我看不出有什麼理由要取消這種快樂,除非把卑鄙的嫉妒計算在內——這世界上有人喜歡豐富,有人喜歡單純;我未見過喜歡豐富的人妒恨、傷害喜歡單純的人,我見到的情形總是相反。 0 0 0
- 德國哲人金保羅說過:“人生就像一本書。愚昧的人,一頁一頁的很快地翻過去,聰明的人會仔細地閱讀。因為他們知道,這本書,只能讀一遍。” 0 0 0
- 當然,知識分子也是社會的一分子,也該有公民熱情,針砭時弊也是知識分子該干的事;不過出于公民熱情去做事時,是以公民的身分,而非知識分子的身分,和大家完全平等。這個地位咱們又接受不了,非要有點知識分子特色不可。 0 0 0
- 理學盛行時,科學不研究,藝術不發展,一門心思都在端正男女關系上,自然沒什麼好結果。中國傳統的士人,除了有點文化之外,品行和偏僻小山村里二十歲守寡的尖刻老太婆也差不多。 0 0 0
- 有種東西,我們說它是崇高,是因為反對它的人都不崇高。這個定義一直沿用到了如今。細想起來,我覺得這是一種模糊不清的混蛋邏輯,還不如直說凡不同意我意見者都是王八蛋為好。總而言之,這種古怪的論證方式時常可以碰到。 0 0 0
- 藝術也能帶來這樣的快樂,但是必須產生于真正的大師,像牛頓、萊布尼茲、愛因斯坦那樣級別的人物,時下中國的藝術家,尚沒有一位達到這樣的級別。恕我直言,能夠帶來思想快樂的東西,只能是人類智慧至高的產物。比這再低一檔的東西,只會給人帶來痛苦;而這種低檔貨,就是出于功利的種種想法。 0 0 0
- 在美國,有些黑人孩子對自己的種族有自卑感,覺得白孩子又聰明又好看,自己又笨又難看。中國人里也有崇洋媚外的,覺得自己的人種不行,文化也不行。這些想法是不對的。有人以為,說自己的特異性無比優越是惟一的出路,這又使我不懂了。人為什麼一定用一件錯事來反對另一件錯事呢?除非人真是這麼笨,只能懂得錯的,不能懂得對的,但這又不是事實。某個民族的學者對本民族的人民做這種判斷,無異于是說本族人民是些傻瓜,只能明白次等的道理,不能懂得真正的道理,這才是民族虛無主義的想法。說來也怪,這種學者現在甚多,做出來的學問一半像科學,一半像宣傳。 0 0 0
- 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某種程度的單調、機械是必須忍受的,但是思想決不能包括在內。胡思亂想並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些人完全拒絕新奇。 0 0 0
- 北京的某些街道很髒很亂,總要到某個國際會議時才能改觀,這叫借某某會的東風。不光老百姓這樣講,領導上也這樣講。這話聽起來很有點不對味。不雅的景象外人看了丟臉,沒有外人時,自己住在里面也不體面——這後一點總是被人忘掉。 0 0 0
- 幾年前,我剛剛走出沉默,寫了一本書,送給長者看。他不喜歡這本書,認為書不能這樣來寫。照他看來,寫書應該能教育人民,提升人的靈魂。這真是金玉良言。但是在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個,就是我自己。這話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誠實。 0 0 0
- 發誓:在改造自己以適應于社會之前非先明辨是非不可,雖然我不以為自己有資格可以為別人明辨是非。 0 0 0
- 任何知識本身,即便煩難,也可以學會。難就難在讓它變成超級,從中得到大歡喜、大歡樂,無限的自滿、自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那種品行。 0 0 0
- 你只有變得更聰明,才能看到人間的至善。但我不喜歡這樣的答案。我更喜歡驢子的想法: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後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心里就很高興。 0 0 0
- 這里是小說發生的地方,卻不是寫小說的地方。 0 0 0
- 1. 人可以獲得智慧,而且人類的智慧總在不斷的增長之中。假如把這兩點排除在外,人活著就真沒什麼意思了。 0 0 0
- 總的來說,中國人總要以為自己有了一種超級的知識,博學得夠夠的、聰明得夠夠的,甚至巴不得要傻一些。直到現在,還有一些人以為,因為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可以坐待世界上一切尋求智慧者的皈依——換言之,我們不僅足夠聰明,還可以擔任聯合國救濟署的角色,把聰明分給別人一些。 0 0 0
- 一般人認為,善良而低智的人事無辜的。假如這種低智是先天造成的,我同意。但是人可以發展自己的智力,所以後天的低智算不了無辜——再說,沒有比裝傻更便當的了。 0 0 0
- 這位意大利朋友還說,意大利的古跡可以使他感到自己不是屬于一代人,而是屬于一族人,從亙古到如今。他覺得這樣活著比較好。 0 0 0
- 古人曾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但是我有相反的想法。假設歷史上曾有一位大智者,一下子發現了一切新奇、一切有趣,發現了終極真理,根絕了一切發現的可能性,我就情願到該智者以前的年代去生活。這是因為,加入這種終極真理已經被發現,人類所做的事情就只剩下了依據這種真理來做價值判斷,從漢代以後到近代,中國人就是這麼生活的。我對這樣的生活一點都不喜歡。 0 0 0
- 我插隊的地方有軍代表管著我們,現在我認為,他們是一批單純的好人,但我還認為,在我這一生里,再沒有誰比他們使我更加痛苦過了。 0 0 0
- 目前中國人面對的知識環境是一種童稚狀態,處于弗洛伊德所說的肛門時期。也許,因為種種原因,特別是曆史原因,我們眼下還不能不有一些童稚的做法。那麼,下一步怎麼辦?一種做法是繼續保持童稚狀態,一種做法是擺脫童稚狀態,准備長大。相信前一種做法的人,也相信喬治•奧威爾在《1984》里杜撰的口號——無知即力量;相信後一種做法的人,也相信培根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這“下一步”當然不是把日曆翻過去 就是的明天,但是,也不應當是日曆永遠翻不到的明天。 0 0 0
- 假如有不平等,有兩種方式可以拉平:一種是向上拉平,這是最好的,但實行起來有困難;比如,有些人生來四肢健全,有些人則生有殘疾,一種平等之道是把所有的殘疾人都治成正常人,這可不容易做到。另一種是向下拉平,要把所有的正常人都變成殘疾人就很容易,只消用鐵棍一敲,一聲慘叫,這就變過來了 0 0 0
- 我本人又是個讀者,年登不惑,需要看專業書,並且喜歡看嚴肅的文學書,但是市面上只有七十二個故事的《十日談》、節本《金瓶梅》,和被宰得七零八落的雷馬克,還有一些性心理學、性社會學的書,不客氣地說,出得完全是烏七八糟。前些日子買了一本福柯的《性史》,根本看不懂,現在正想辦法找英文本來看。這種情形對我是一種極大的損害。在此我毫不謙虛地說,我是個高層次的讀者,可是書刊檢查卻拿我當十六歲的孩子看待。 0 0 0
- 在科學上,有錯誤的學說,沒有卑鄙的學說;就是李森科這樣卑鄙的人為生物學所做的工作也不能說是卑鄙的行徑。這樣的道德標准顯然不能適用于現在中國的藝術論壇,不信你就看看別人是怎樣評論賈平凹先生的《廢都》的。很顯然,現在在中國,文學不是一種超越現世、超越人類的事業。我們評論它的標准,和三姑六婆評價身邊發生的瑣事的標准,沒有什麼不同。 0 0 0
- 四書也好,《紅樓夢》也罷,本來只是幾本書,卻硬要把整個大千世界都塞在其中。我相信世界不會因此得益,而是因此受害。 0 0 0
- 我們說,這些將是傳世之作,那就不是用現世的標准、道德的標准來評判的。這種標准從來不用之于中國人。由此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在文學藝術的領域,外國人可以做超越人類的事業,中國人卻不能。 0 0 0
- 在我家里,我是個人物,出了家門,既沒有權利,又沒有義務,根本就不是什麼人物,說話沒有人理,干事情沒人響應,而且我自己也不想這樣。 0 0 0
- 學術可以有實在的效益,不過來得極慢,起碼沒有嘴頭上編出來的效益快;何況對于君主來說,“效益”就是一些消息而已。最好的效益就是馬上能聽見的好消息。因為這個原因,學者們承受著一種壓力,要和騙子競賽語驚四座,看著別人的臉色做學問,你要什麼我做什麼。必須說明的是,學者並沒有完全變狡猾,這一點我還有把握。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