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0
0
0
2
拷貝
二維碼
《論語》
《論語》[324句]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是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曾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修訂《詩》、《書》、《禮》、《樂》,序《周易》,撰寫《春秋》。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著名的儒家學派經典《論語》。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世界各地都有孔廟祭祀孔子。
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學家專家組組長李學勤先生指出:孔子不僅開創了儒學,也開創了易學。
儒學的經典包括詩、書、禮、樂、春秋。馬王堆帛書易《要》篇說“得一《易》以群畢。”是說六經中,其他五經的精華都囊括在易經的損益之道里了,《易經》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