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句:心情物語
- 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 0 2 0
- 順亦不足喜,逆未覺得哀,我也沒有什麼功欲成,只是十分不甘心失敗而已。 0 0 0
- 弱而愚者,不知誰看得起他、誰看不起他。弱而智者,最在乎誰看得起他,誰看不起他。強而愚者,以為無論是誰,都看得起他。強而智者,看得起他、看不起他,一樣,他對別人也沒有看得起看不起可言。 0 0 0
- 四個態度 彼佳,彼對我無情——尊敬之。 彼佳,彼對我有情——酬答之。 彼劣,彼對我無情——漠視之。 彼劣,彼對我有情——遠避之。 0 0 0
- 高明的父,總是暗暗鍾悅逆子的;高明的兄,總是偏袒桀驁不馴的乃弟。 0 0 0
- 社交場中善于辭令,是一種本領。默然,藹然,蕭然卻顯得很融洽,是一種本領。說話不多,聲調不高,而使人一直覺得你在說話是一種本領——因事因人,隨機更換此三種本領者,尤見本領。 0 0 0
- 桃樹不說我是創作桃子的 也沒有參加桃子協會 0 0 0
- 功利主義(功利觀念)趨向極端總會流弊白出,政治家和資本家都是短見的。 0 0 0
- 哲學家的終局:碰壁。 我非壁,若然,樂不可支而永支之。 0 0 0
- 胖姑襲花衫 花都胖起來 0 0 0
- 門外漢有兩種,入不了門,又不肯離門而去,被人看在眼里,稱之為門外漢,如果不在門前逗留,無所謂內外,漢而已。另一類是溜進門的,張張望望,忽見門內又有一門,欣然力推而出——那是後門,成了後門的門外漢。 後門的門外漢絕不比前門的門外漢少。”哈佛大學“的新解是:有人在此”哈“了一下,沒有成”佛“。 0 0 0
- 哲學作為群體看,無所謂好處,所以不值得憑吊。 0 0 0
- 無論由誰看,都願上台演---我不作這樣的演員的看客。 無論由誰演,都願在台下看---我不會對這樣的觀眾演出。 0 0 0
- 不能不與偽善者周旋時,便偽惡,淋淋漓漓地偽惡,使偽善者卻步斂笑掉頭而去。 0 0 0
- 有時,不免氣咻咻地想,人類的曆史進程,倒過來,才文明。 0 0 0
- 自尊 實在是看得起他人的意思 0 0 0
- 我認為在細節上大自然看起來是不徒勞——大自然整個徒勞。 0 0 0
- 途遇疇昔之情人 路的景色變了一變 0 0 0
- 一個人,清純到潛意識內也沒渣滓,耶穌並非獨生子。 0 0 0
- 足以粉身碎骨的懸崖,人人都知守住一步之差。 0 0 0
- 背德的行為,通常以損害別人的性質來做判斷,而忽視其在損害別人之前先已損害了自己,在損害別人之後又繼續損害著自己。 0 0 0
- 浮士德精神,套用中國的說法是“君子以自強不息”,那種自強是內向的,弄到後來斗不過外界的強物強勢,就又有個說法,“成則濟世,敗則獨善”,謂之應順應天命。有的固然竭力拼搏過,到底敗北,獨善了,那自然沒話可說。但中國的自強者往往先設計好“獨善”的退路,然後嘗試去濟世,稍一接觸,便斷定不成退回來,覺得委屈萬分。于是獨善起來特別有滋味。中國沒有浪子,中國的浪子還沒離家已經想家了。 0 0 0
- 問何所嗜 予嗜離題 尤其是在情愛上 0 0 0
- 當愚人來找你商量事體,你別費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 0 0 0
- 聽命于主子而阿諛奉承的文化是婢文化。調笑大眾,俏成俏散的文化是妓文化。 妓文化認為婢文化沒出息,但看到鞭痕聽到慘叫,覺得蠻刺激,有點同情似的,然而究竟很遙遠。 婢文化起先認為妓文化到底不正經,後來想想越想越感到自己苦,人家,隨便怎樣,人家總是吃得好穿得好呀。 所以,婢文化的取向是妓文化,而妓文化,沒有取向,黴爛而死。 0 0 0
- 如果被人問: “當今文壇哪幾個人物是第一流?”別以為人家在請教你,這豈非明明認定你不是第一流,至多二流吧,最可能的是認為你根本不入流。 0 0 0
- 古典建築,外觀上與天地山水盡可能協調,預計日曬雨淋風蝕塵染,將使表面形成更佳效果,直至變為廢墟,猶有供人憑吊的魅力。 0 0 0
- 就中國而言,尼采哲學死于尼采誕生之前。 0 0 0
- A:"我看,你對人類世界,總歸還是熱情的。" B:"熱過了的一點點情。" 0 0 0
- 老好人,濫好人,處處徇人之意,成人之美,真要他襄一善舉,積一功德時,他笑嘻嘻地挨到角落里,轉眼影兒也不見了。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