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說那天出事的時候沒有演出,是因為十九世紀的考古學家們在清理火山灰的凝結物時沒有在這里見到可認定為觀眾的大批“人形模殼”。什麼叫“人形模殼”呢?當時被火山灰掩埋的人群,留下了他們死亡前的掙紮形體,火山灰冷卻凝固時也就成了這些形體的鑄模硬殼。人體很快腐爛了,但鑄模硬殼還在,十九世紀的考古學家一旦發現這種人形模殼,就用一根管子把石膏漿緩緩注入,結果剝去模殼,人們就看到劉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連最細微的皮膚皺紋、血管脈絡都顯得清清楚楚。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行者無疆》
《行者無疆》[68句]
-
餘秋雨(1946年8月23日—),中國浙江餘姚人,當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學者,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家。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秋雨書院院長、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寫作學會會長、上海戲劇學院客座教授、上海劇協副主席、青歌賽評委。
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餘姚縣橋頭鎮(今屬慈溪市),1962年畢業於培進中學,196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文化大革命”期間,餘秋雨的父親被同事誣陷錯劃為“右派”,叔父遭到紅衛兵及造反派的殘酷迫害而含冤自盡。1969年—1971年,餘秋雨赴江蘇吳江縣太湖農場勞動(即下放五七幹校)。1975年—1976年在恩師盛鐘健先生的幫助下,到浙江奉化縣一所半山老樓裏苦讀中國古代文獻,研習中國古代歷史文化。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陸續出版了《戲劇理論史稿》、《中國戲劇文化史述》、《戲劇審美心理學》、《藝術創造工程》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一系列學術著作。先後榮獲全國戲劇理論著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
1985年成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文化部任命為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院長,上海市寫作學會會長,上海市委咨詢策劃顧問,並被授予“上海十大學術精英”稱號。
1987年餘秋雨到甘肅聯合大學講學,開辦了戲劇創作班,成為聯大的教授。
1987年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的榮譽稱號,享受政府特殊貢獻津貼。
1992年餘秋雨辭去上戲院長職務,由胡妙勝接任院長。
2011年9月16日餘秋雨重返甘肅聯合大學,學校特聘他為甘肅聯合大學榮譽教授。
餘秋雨多次出席央視青年歌手大獎賽擔任現場點評。 2006年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首富,2010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專業從事散文、藝術評論的寫作,在大陸和臺灣出版中外藝術史論專著多部,曾赴海內外許多大學和文化機構講學,據傳入載了英國劍橋《國際著名學者錄》、《世界名人錄》、《傑出貢獻者名錄》以及美國傳記協會的《五千世界名人錄》等。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