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比烟花寂寞》[66句]
    亦舒

    《她比烟花寂寞》其实写了两段爱情,一段是姚晶的,一段是徐佐子的。
    姚晶的爱情烟消云散的时候,徐佐子的才刚刚开始。
    亦舒的作品人物不是很多,情节却挺曲折,悬疑性很强。似一条越流越快的河,前面似涓涓小溪,中途回环曲折,后面大波大湖,最后平静地奔向大海。徐佐子的故事也跳不出这个模式,却胜在单纯而不单薄,且很写实。
    她跟姚晶完全是两代人。
    姚晶是古老不合时宜的,认为嫁不到好丈夫就一生休矣。陈旧到苍白的地步,所以只能死于心碎。
    徐佐子却认为:“反正我也没打算全心全意地对待他,大家做一半已经很好,要求降低一点,就少点失望,甯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对配偶抱着那么大的寄望是太过幼稚天真了。”
    嫁人也不是为了终身有托,“我的终身早已托给我自己”。“伴侣也是另外一个独立的人,他不是爱的奴隶。”
    徐佐子是在纽约生活过的人,她要比传统的中国女孩子显得豪放不羁。在现实中也要矛盾得多。
    有时候会很向往:到加勒比海去度假,与一个知情识趣,英俊的,有深棕色皮肤的男士一起游泳晒太阳,吃龙虾喝香槟,晚上在白色细沙滩上赤脚扭舞,直至深蓝色的天空转为粉红。
    那个玩伴,连他的名字都不必知道,除了玩之外,不必担心银行月结单,税务,人际关系,写字楼政治,油盐柴米,衣服鞋袜……
    为此,她经常不惜跟男朋友吵翻。
    看见别人婚姻愉快,她也想到结婚,但翻心一想,二十二岁结婚,如何能熬到四十二岁去?
    她就在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与爱情中挣扎着。在这个意义上,她也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她一下子把握不准她要的是什么。直到有一天,她见到了姚晶那一屋子华美的像霓裳般不切实际的衣服,见到了姚晶充满青春活力而又有独立主见的女儿,她才如梦初醒。
    那个如安琪儿一样的女孩子叫马利,看在徐佐子的眼里,如婴儿般纯真。她是那么的像姚晶,但只是外表像,內里是完全不一样的。
    0 0
此专辑的句子
  • 亦舒

    0

    亦舒原名倪亦舒,另有笔名梅峰、依莎贝和玫瑰等。哥哥是香港作家倪匡。亦舒于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五岁时到香港定居,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并担任电影杂志采访和编辑等。1973年,亦舒赴英国曼彻斯特攻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随后进入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曾当过佳艺电视台编剧。现时为专业作家,并已移居加拿大。
    事实上,亦舒早在十四岁便在《西点》杂志上发表其第一部小说《暑假过去了》 ,首部个人小说集《甜呓》则在1963年出版。她的多部作品,包括《玫瑰的故事》 、《朝花夕拾》等,亦曾改编为电影。除小说外,亦舒还撰写散文和人物访问稿等。亦舒的作品以情节取胜,故事往往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结局受欧·亨利的影响,常常出乎意料,富有传奇色彩。在语言形式上,亦舒小说都是以一两句话为一个段落:跳跃性大,节奏感强,这和香港惜时如金的紧张生活很吻合。
    亦舒一直都是一位多产专业作家,除了小说作品外,亦以笔名“衣莎贝”在《明报周刊》撰写专栏。她的科幻作品不时会看到倪匡作品的角色客串出现,如原振侠,小郭等。而她笔下的女角色大部份自爱自强,独立特行的姿态影响一众华文读者。
    亦舒小说的女主角多是都会里聪敏干练的白领女性,但在感情生活中却往往饱经沧桑,或感到都市优秀男性的匮乏、苦于难觅知音。亦舒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泼辣、尖刻、逼真,常以三言两语切中时弊,她的文字非常精炼,没有任何多余的联接。
    亦舒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主要是以香港和欧美的现代都市作为背景。她描写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的感情发展与身边的社会关系网络有着重大的联系。而前者往往屈从于后者。亦舒是在演绎爱情的表面下展示一个冷漠现实的都市社会,展示在这种都市环境中,人的个性、心理所受到的种种压抑与异化。
    倪匡曾说过:“亦舒自小在香港长大,她的小说,和香港人的脉搏频率相同,是地道的香港文学。她的小说不矫揉造作,有着香港人的性格。”她美丽而豪爽,“有着追求理想的翅膀”,因之她的小说充满幻想色彩——虚无飘渺,却又执着而不肯放弃。
更多相关句子
看看其他标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