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
登入
|
FaceBook登入
會員中心
|
退出
推薦
|
最新
|
熱門
|
收藏本站
首頁
偶遇佳句
名人名句
熱門名人
名人名言
經典語錄
書籍名句
電影台詞
小說摘抄
散文美句
動漫語錄
古文名句
詩詞歌賦
英語名言
電視劇台詞
原創句子
熱門句子
最新句子
推薦句子
精選專輯
精選專輯
最新專輯
美圖美句
美圖美句
手寫美句
經典對白
會員中心
手機版
首頁
名人名言
老子
老子
喜歡(
876
)
收藏(
0
)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人說又稱老聃。中國古代偉大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後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曆史名人之一,著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精華是樸素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諡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是為“反者道之動”,“正複為奇,善複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他關于民眾的格言有:“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中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關于他的身份,還有人認為他是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跟孔子同時,曾著書十五篇宣傳道家之用;還有人認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後一百多年的時間里。
他/她的經典名句
上善似水 水善利萬物而有靜 居眾之所惡 故幾于道矣 居善地 心善潚 予善信 正善治 事善能 蹱善時 夫唯不靜 故無尢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一章》:大德的形態,是由道所決定的。“道”這個東西,沒有清楚的固定實體。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形象。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實物。它是那樣的深遠暗昧啊,其中卻有精質;這精質是最真實的,這精質是可以信驗的。從當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遠不能廢除,依據它,才能觀察萬物的初始。我怎麼才能知道萬事萬物開始的情況呢?是從“道”認識的。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複歸于樸。
飾其外傷其內,扶其情者害其神,見其文者蔽其真。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埏植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複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誠實的話不一定動聽,動聽的話不一定誠實。世間的好人不會花言巧語,能言善辯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聰明的人不一定博學,見多識廣的人不一定真正聰明。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辯。
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脫。
他/她的經典作品
《道德經》
—— 327條句子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譯文:一切要順應自然。所以狂風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長久,何況人的那點力量。所以,從事于道的人得到道;從事于德的人得到德;從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樂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樂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樂于得到他。為人誠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
《老子》
—— 70條句子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通玄真經》
—— 46條句子
《通玄真經》即《文子》。文子學派思想尚陽 。唐玄宗于天寶元年(742)詔封文子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書為《通玄真經》,道家奉為“四子”真經之一。北魏李暹注《文子》稱,計然就是文子。文子是春秋時人,屬道家系統,著有《文子》一書。唐玄宗美其名曰《通玄真經》,為道教四部聖典之一。柳宗元始疑其偽,千年來遂質疑不斷。1973年河北省定縣八角廊村40號漢墓出土大批竹簡,其中就包括《文子》一書。這段公案才告一段落。《文子·上德》篇有明顯的《易傳》特色。《上德》解易與《彖》、《象》為同一思想脈絡的發展 。
民多智能,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去彼取此,天殃不起。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德。
其他著名人物
三毛
丁尼生
冰心
希爾
劉邦
武則天
安·蘭德
拿破侖
宮部美雪
皮浪
卓文君
周瑜
誰喜歡他/她
網站
關於我們
使用協議
使用幫助
線上聯繫
頻道
名人名言
原創句子
精選專輯
美圖美句
尋找知音
總有觸動你的句子
版本
名句子手機版
名句子IOS版
名句子Android版
連結
無限動漫
無限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