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暇處才是生活》[12句]
梁實秋在忙碌與疲憊中 / 尋找心靈上的閑暇與自處
匆忙中,悠閑那麼可貴
★★★★★★★★★★★★
用一顆閑適的心,來應對生活的繁忙與負重;
用一顆寬容的心,來承擔日常人倫的瑣碎;
人生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所以要看得開、看得透;
婚姻和家庭也不是隨心所欲、率性而為的, 我們要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
《閑暇處才是生活》精選了梁實秋最經典的散文名篇,收錄豆瓣、人人、百度、新浪、網易、騰訊等億萬網友推薦最多的篇目。梁實秋的文字有一種魔力,初看極其平淡、其實字字皆有其用,講的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愈是簡單的道理往往愈難參透。
★★★★★★★★★★★★
應事接物常覺得心中有從容閑暇時,才見涵養。
——李叔同
有能夠偶爾坐下來聞一聞花香的閑暇,生活就會變得非常富足了。
——席慕容
享受悠閑的生活只要一種藝術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閑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閑暇無事的下午。
——林語堂
你的閑暇往往定你的終身。
——胡適
閑暇之際,我就常常幻想那些今生不會擁有的一切。
——張小嫻
上辑:
《心守一事去生活》[10句]
下辑:
《味至濃時即家鄉》[10句]
- 只有切實地克制情欲,方能逐漸地做到“情枯智訖”的功夫。所有的宗教無不強調克己的修養,斬斷情根,裂破俗網,然後才能湛然寂靜,明心見性。就是佛教所斥為外道的種種苦行,也無非是戒的意思,不過做得過分了些。 0 0 0
- 我看世間一切有情,是有一個新陳代謝的法則,是有遺傳嬗遞的跡象,人恐怕也不是例外,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如是而已。又看佛書記載輪回的故事,大抵荒誕不經,可供談助,兼資勸世,是否真有其事殆不可考。如果輪回之說尚難證實,則所謂了生死之說也只是可望不可即的一個理想了。 0 0 0
- 人類最高理想應該是人人能有閑暇,于必須的工作之余還能有閑暇去做人,有閑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們應該希望人人都能屬于“有閑階級”。有閑階級如能普及于全人類,那便不複是罪惡。人在有閑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手腳相當閑,頭腦才能相當地忙起來。我們並不向往六朝人那樣蕭然若神仙的樣子,我們卻企盼人人都能有閑去發展他的智慧與才能。 0 0 0
- 寂寞是一種清福。我在小小的書齋里,焚起一爐香,嫋嫋的一縷煙線筆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頂棚,好像屋里的空氣是絕對的靜止,我的呼吸都沒有攪動出一點兒波瀾似的。我獨自暗暗地望著那條煙線發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樹還帶著不少嫣紅焦黃的葉子,枯葉亂枝時時的聲響可以很清晰地聽到,先是一小聲清脆的折斷聲,然後是撞擊著枝干的磕碰聲,最後是落到空階上的拍打聲。這時節,我感到了寂寞。在這寂寞中我意識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這種境界並不太易得,與環境有關,但更與心境有關。 0 0 0
- 樹與人早晚都是同一命運,都要倒下去,只有一點不同,樹擔心的是外在的險厄,人煩慮的是內心的風波。 0 0 0
- 在當今這個時代,沉默是最後一項自由 0 0 0
- “我來如流水,去如風”,這是詩人對人生的體會。所謂生死,不了斷亦自然了斷,我們是無能為力的。我們來到這世界,並未經我們同意,我們離開這世界,也將不經我們同意。我們是被動的。 0 0 0
- 在忙碌與疲憊中,尋找心靈上的閑暇與自處,匆忙中悠閑那麼可貴 0 0 0
- 人辛勤困苦地工作,所為何來?夙興夜寐,胼手砥足,如果純是為了溫飽像螞蟻蜜蜂一樣,那又何貴乎做人? 0 0 0
- 信佛的人往往要出家。出家所為何來?據說是為了一大事因緣,那就是要“了生死”。在家修行,其終極目的也是為了要“了生死”。生死是一件事,有生即有死,有死方有生,“了”即是“了斷”之意。生死流轉,循環不已,是為輪回,人在輪回之中,縱不墮入惡趣,生老病死四苦煎熬亦無樂趣可言。所以信佛的人要了生死,超出輪回,證無生法忍。出家不過是一個手段,習靜也不過是一個手段。 0 0 0
- 我對于在家修行的和出家修行的人們有無上的敬意。由于他們的參禪看教,福慧雙修,我不懷疑他們有在此生此世證無生法忍的可能,但是離開此生此世之後是否即能往生淨土,我很懷疑。這淨土,像其他的被人描寫過的天堂一樣,未必存在。如果它是存在,只是存在于我們的心里。 0 0 0
- 使我們不能不想起古羅馬的文明秩序是建立在奴隸制度之上的。有勞苦的大眾在那里辛勤地操作,解決了大家的生活問題,然後少數的上層社會人士才有閑暇去做“人的工作”。大多數人是螞蟻、蜜蜂,少數人是人。做“人的工作”需要有閑暇。所謂閑暇,不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之謂,是免于螞蟻、蜜蜂般的工作之謂。養尊處優,嬉邀惰慢,那是螞蟻、蜜蜂之不如,還能算人!靠了逢迎當道,甚至為虎作倀,而獵取一官半職或是分享一些殘羹冷炙,那是幫閑或是幫凶,都不是人的工作。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