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至濃時即家鄉》[10句]
梁實秋在平實的語言後面;飽含著梁實秋先生對生活和點滴感悟;于尋常中洞察人生百態;于艱難中閃爍諧趣幽默;循著先生的心跡;在淡淡的沉思中品苦品樂品人生
余與實秋同客北碚將近二載,借其誤碼率每獲笑樂,因此深知實秋“雖外似倜儻而宅心忠厚”者也。實秋住雅舍,余住俗舍,二舍遙遙相望。雅舍門前有梨花數株,開時行人稱羨。冰心女士比實秋為雞冠花,余則擬其為梨花,以其淡泊風流有類孟東野。惟梨花命薄,而實秋實福人耳。
——方令孺
火腿、雞蛋、牛油面包作為標准的早點,當然也很好,但我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才接受了這種異俗。我心里懷念的仍是燒餅油條。和我有同嗜的人想當少。海外羈旅,對于家鄉土物率多念念不忘。
——梁實秋 《燒餅油條》
本冊主要收錄梁實秋先生在字里行間品味傳統美食的文章
上辑:
《閑暇處才是生活》[12句]
下辑:
《槐園夢憶》[13句]
- 北平的醬菜,妙在不太咸,同時又不太甜。糧食店的六必居,因為匾額是嚴嵩寫的(三個大字確是寫得好),格外地有號召力,多少人跑老遠的路去買他的醬菜。我個人的經驗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鐵門也有一家醬園,名震遐邇,也沒有什麼特殊。倒是金魚胡同市場對面的天義順,離我家近,貨色新鮮。 0 0 0
- 聽說他們是用右手取食,左手則專供做另一種肮髒的事,不可混用,可見也還注重清潔。 0 0 0
- 北人不大吃帶殼的軟體動物,不是不吃,是不似南人之普遍嗜食。 0 0 0
- 還有很多可笑的避忌,例如“勿向西北大小便”“勿燃燈房事”“口勿吹燈火,損氣”“立秋日不可澡浴”等等 0 0 0
- 獅子頭,揚州名菜。大概是取其形似,而又相當大,故名。北方飯莊稱之為“四喜丸子”,因為一盤四個。北方做法不及揚州獅子頭遠甚。 0 0 0
- 北平中秋以後,螃蟹正肥,烤羊肉亦一同上市。口外的羊肥,而少膻味,是北平人主要的食用肉之一。不知何故很多人家根本不吃羊肉,我家里就羊肉不曾進過門。說起烤肉就是烤羊肉。南方人吃的紅燒羊肉,是山羊肉,有膻氣,肉瘦,連皮吃,北方人覺得是怪事,因為北方的羊皮留著做皮襖,舍不得吃。 0 0 0
- 袁世凱稱帝時,曾一度禁稱元宵,因與“袁消”二字音同,改稱湯圓,可嗤也。 0 0 0
- 火腿的曆史且不去談它。也許是宋朝大破金兵的宗澤于無意中所發明。宗澤是義烏人,在金華之東。所以直到如今,凡火腿必曰“金華火腿”。東陽縣亦在金華附近,《東陽縣志》云:“薰蹄,俗謂火腿,其實煙薰,非火也。醃曬薰將如法者,果勝常品,以所醃之鹽必台鹽,所薰之煙必松煙,氣香烈而善入,制之及時如法,故久而彌旨。”火腿制作方法亦不必細究,總之手續及材料必定很有考究。東陽上蔣村蔣氏一族大部分以制火腿為業,故“蔣腿”特為著名。金華本地常不能吃到好的火腿,上品均已行銷各地。 0 0 0
- 我第一次吃西施舌是在青島順興樓席上,一大碗清湯,浮著一層尖尖的白白的東西,初不知為何物,主人曰“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軟的感覺,嘗試之下果然名不虛傳,但覺未免唐突西施。高湯氽西施舌,蓋僅取其舌狀之水管部分。若郁達夫所謂“長圓的蚌肉”,顯系整個的西施舌之軟體全入釜中。現下台灣海鮮店所烹制之西施舌即是整個一塊塊軟肉上桌,較之專取舌部,其精粗之差不可以道里計。郁氏盛譽西施舌之“色香味形”,整個的西施舌則形實不雅,豈不有負其名? 0 0 0
- 水晶蝦餅是北平錫拉胡同玉華台的傑作。和一般的炸蝦球不同,一定要用白蝦,通常是青蝦比白蝦味美,但是做水晶蝦餅非白蝦不可,為的是做出來顏色純白。七分蝦肉要加三分豬板油,放在一起剁碎,不要碎成泥,加上一點點芡粉,蔥汁姜汁,捏成圓球,略按成厚厚的小圓餅狀,下油鍋炸,要用豬油,用溫油,炸出來白如凝脂,溫如軟玉,入口松而脆。蘸椒鹽吃。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