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师和马格丽特》[14句]
    布尔加科夫

    本书描写年轻美丽的马格丽特偶然与一正在创作鸿篇巨制的穷书生相遇,两人相爱了。她称他为大师,给他以柔情和鼓励。作品完成了,却发表无门,还受批判,大师毁稿出走。为了找到大师,她接受了撒旦的条件:变为女妖。撒旦虽恣意妄为,无法无天,但被这对年轻人真爱所感动……
    一场超现实主义的狂欢,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一种血脉贲张的讽刺艺术,一面映照一个时代精神世界的镜子,一份探访俄罗斯时行囊中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它以史诗般的规模、精妙的构思、离奇的情节和深邃的思想,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大师和玛格丽特》中两个叙事层面交替展开。一个是现实与幻想交融的层面。小说一开始由魔王沃兰德及其随从来到莫斯科考察人心变化引出情节。由于魔王的到来和活动,小说中频频出现魔幻的场景,如剧院里下起了卢布雨,公寓里开起了撒旦舞会,凡人涂上魔油后变成了会飞的女妖……。然而,透过这样的场景,人们看到了真实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品质恶劣的文联主席、贪污受贿的房管主任、贪图钱财的小市民等等。当然,生活中也有美好的人和事。小说中那个无名无姓的大师为人真诚,有才华,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真谛,他因害怕遭迫害而躲进了疯人院。他的女友玛格丽特则要勇敢得多,她不屈不挠地寻觅她的理想,并最终和大师一起获得了他们所期待的和谐的內心、自由的空间和平静的生活,而这也是作者本人所理想的境界。
    另一个是历史与传说交融的层面。小说中描写了罗马帝国的犹太总督彼拉多审判并处死约书亚(小说中,他既是耶稣的化身,又不同于耶稣,他是善的意志的代表)的故事。彼拉多形象具有双重性。作为耶路撒冷的统治者,他残酷暴戾;作为人性未泯的地方官员,他矛盾胆怯。政治上的高压,使他最终还是不很情愿地处死了约书亚。他试图赎罪,试图为自己洗刷罪行,但是他仍未逃脱长达1900年的良心的折磨。小说表明:胆怯是人类最可怕的缺陷。
    0 0
此专辑的句子
  • 布尔加科夫

    0

    布尔加科夫,1891年5月生于基辅一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神学院副教授。1940年3月10日卒于莫斯科。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一位俄罗斯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品有《不祥的鸡蛋》、《魔障》、《卓伊金的住宅》、《紫红色的岛屿》等。
    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市的一个俄罗斯家庭。他是家中的长子,父亲是神学教授。
    1913年,布尔加科夫和Tatiana Lappa结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报名参加了红十字会。1916年,他从基辅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参加了白军。他还曾被短暂征入乌克兰民族军。1919年,他决定弃医从文,成为一个记者。他的兄弟们也都参加了白军,在內战结束后,除了米哈伊尔以外,都流落到巴黎。布尔加科夫从未被允许去西方探望他们。
    1921年,布尔加科夫与第一个妻子离婚,与Lyubov Belozerskaya结婚。在20年代早、中期,他发表了一系列作品,但从1927年开始,他被批评为作品严重反对苏维埃。到1929年,他的任何作品都无法通过审查。
    1931年,布尔加科夫与Elena Shilovskaya结婚。Elena即是《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玛格丽特的原型,本姓Sergeevna,Shilovsky是她前夫的姓。她和前夫离婚后,第二天就和布尔加科夫结婚。在布尔加科夫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继续写作《大师与玛格丽特》和其他戏剧、评论、小说、翻译,但无一得到发表。
    布尔加科夫和苏维埃政权之间的关系一直很紧张。1930年,他给斯大林写了封信,请求说:如果苏联不能使用他的讽刺文学才能,请让他移民国外。斯大林本人给他回了电话,拒绝了他。但由于斯大林比较欣赏他的戏剧《图尔宾一家的日子》(根据《白军》改编),便给他在莫斯科一家小剧院找到了工作,后来又调到莫斯科艺术大剧院。然而他在剧院的工作并不成功。他还曾短暂地在Bolshoi歌剧院当词作者,但很快离开了。
    1940年,布尔加科夫因家族遗传的肾病而去世。
更多相关句子
看看其他标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