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皇帝的五種命運》[10句]
張宏傑《中國皇帝的五種命運》是作家張宏傑創作山西出版集團,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長篇小說,主要講述了王莽、楊廣、朱元璋、正德、光緒等五位皇帝不同的皇冠生活。
本書解讀了五位皇帝在皇冠壓力之下的不同表情:比如王莽,陰差陽錯地被“人民”戴上了皇冠,卻因為不熟悉權力之車的性能,被中途甩下並碾死。比如楊廣,機關算盡地奪取了皇冠,然後又毫無節制地榨取皇冠給他帶來的快樂,終于死于權力之酒的酒精中毒症……這五種表情,既可歎,又可憐。因為“皇帝制度”
不僅損害著國家民眾,也同時傷害著操縱這個制度的統治者。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皇帝”兩個字,包含了解讀中國社會的大部分密碼。
上辑:
《饑餓的盛世》[10句]
下辑:
《千年悖論》[12句]
- 中國的政治家特別強調秩序。在他們眼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靜態的,條理分明的。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三皇治世,五帝定倫,長幼尊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上天早就規定好了的,並且在《周禮》等上古傳下來的經典中闡明,天子的使命就是使一切回到原來的規定上去,克己複禮。 0 0 0
-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的生命是天地間最尊貴的。買賣人口是“悖天心,逆人倫”的罪惡行徑,必須立刻停止。原有的奴隸,一律恢複自由民的身份。一道令下,三百六十萬奴隸獲得了解放。 0 0 0
- 而系統的儒家教育,無疑引導王莽強化自己性格中的這些品質,並且形而上之。在他的時代,道德在正統觀念中是超越一切的最高價值,道德完善被認為是人生的最終目標。就像他為自己的學業感到自豪一樣,他也希望通過良好的品質獲得人們的肯定。 0 0 0
- 所以他的行為自然就很“出位”,很引人注目。然而,王莽的真誠和單純也一目了然。西漢末年,人心還古樸,贊揚者畢竟多于指指點點者。以當今皇帝親表兄之尊,王莽“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謙恭孝友,確實與他那眾多不知天高地厚的表兄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那個十分關注人的道德品質的時代,王莽年紀輕輕,就確立了優良的社會形象。而這一形象被他的那些驕奢淫逸飛揚跋扈的至親反襯,顯得更加光彩照人。 0 0 0
- 多年周旋在政治旋渦之中,王莽已深諳政治的玄機。他的理想主義絲毫沒有動搖,但是他實現理想的方式卻已經悄悄發生了變化。剛入仕途,他只知一味剛強,做事恪守原則,說話直言不諱,這種性格使他在宦海沉浮的前幾年吃盡了苦頭。而現在,他在剛強中已經糅入了一絲陰柔,做事更講究方式方法,他知道了進退,知道了等待,知道了利用他人的弱點。 0 0 0
- 他是一個聰明、熱情、熱愛生活的人,更是一個事業心極強的男人。如果在大業五年“及時”去世,隋煬帝就會成為中國曆史上功業最顯赫的帝王之一。導致他身敗名裂的主要原因,是成為“子孫萬代莫能窺”的千古一帝的雄心催促他把車開得太快,終于車毀人亡。 0 0 0
- 這個權力的象征物里,批發著世界上最密集的陰謀,籠罩著世界上最嚴密的規矩,呈現著人間頂級的浮華和奢靡,卻惟獨缺乏一樣東西:簡單平凡的親情。 0 0 0
- 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王莽的叔叔成都侯王商向漢成帝上書,要求把自己的封地分給王莽。這實際是為王莽討封。有人帶頭,眾多儒學名士也趁機上書,頌揚王莽的品行。于是,在三十歲這年,王莽被封為新都侯,封邑一千五百戶,晉升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由此,王莽經常隨侍在皇帝和太後左右,成為一個頗有影響力和權勢的大臣。雖然如此,他的作風依然不改,居官恭謹有加,地位越高,為人越謙和。他把封地上的貢賦全部用來資助儒生和名士,自己依然簡樸度日。他是個工作狂,工作起來通宵達旦,把自己任內的事處理得井井有條,非常符合儒家標准。太後和皇帝都慶幸選對了人,不斷委以重任。又過了八年,深受輿論支持的他接替退休的叔叔王根,成為大司馬,社會輿論終于把他推上了權力的高峰。 0 0 0
- 王莽像一個高明的演員,給人們留下了最動人的造型。是啊,在這個綱紀崩潰的時代,人們最痛恨的是上流社會的窮奢極欲,最痛恨的是裙帶成風。而王莽恰恰恭儉勤政,恰恰大義滅親。他准確地擊中了人們感情中最脆弱的部分,讓所有人的心都成為俘虜。 0 0 0
- 漢朝時候,流行天人感應論。董仲舒說,國君受命于天,如果稱職,上天會讓他江山永固;如果荒淫無道,就會更換代理人。當然,上天是講道理也講策略的,給犯錯誤的人出路,在改朝換代之前,會降下種種異常的自然現象來警告皇帝,直到確認這個人不可救藥了,才會從他手里收回成命。反之,如果皇帝任務完成得出色,上天就會降下種種祥瑞,鼓勵他再接再厲。 董仲舒說,皇帝輪流做,然而,這種輪流是有順序的,這個順序就是“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比如秦朝是水德,那麼,繼承秦代的漢朝就是火德。 西漢末年,社會上經常流傳著改朝換代的傳說。每年,都會出現一些小道消息,說是某地某地出了什麼怪事,預示著將要改朝換代了,漢朝的火運已經到頭了,土德皇帝將要出現了。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