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辑:
《一生的遠行》[10句]
下辑:
《清華園日記》[40句]
- 在中國,影響我最大的書是陳寅恪先生的著作,特別是《寒柳堂集》、《金明館叢稿》。寅恪先生的考據方法同呂德斯基本上是一致的,從一個不大的切入口切入,如剝春筍,每剝一層,都是信而有證,讓你非跟著他走不行,剝到最後,露出核心,得到結論,讓你恍然大悟。寅恪先生考證不避瑣細,但決不是為考證而考證,小中見大。 0 0 0
- 至于哪幾部書對我影響最大,幾十年來我一貫認為是兩位大師的著作:在德國是亨利希·呂德斯,我老師的老師;在中國是陳寅恪先生。兩個人都是考據大師,方法縝密到神奇的程度,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個人興趣之所在。我稟性板滯,不喜歡玄之又玄的哲學。我喜歡能摸得著看得見的東西,而考據正合吾意。 0 0 0
- 我原來為自己定下了一條守則:寫的時候不要帶刺兒,也不要帶氣兒,只是實事求是地完全客觀地加以敘述。但是,我是一個有感情的活人,寫著寫著,不禁怒從心上起,淚自眼中流,刺兒也來了,氣兒也來了。我沒有辦法,就這樣吧。否則我只能說謊了。 0 0 0
- 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 0 0 0
- 根據解放後一些代表團出國訪問的經驗,在團員與團員之間的關系方面,往往可以看出三個階段。初次聚在一起時,大家都和和睦睦,客客氣氣。後來逐漸混熟了,漸漸露出真面目,放言無忌。到了後期,臨解散以前,往往又對某一些人心懷不滿,胸有芥蒂。這個三段論法,真有點厲害,常常真能兌現。 0 0 0
- Waldschmidt的教學法是典型的德國方法。第一堂課先教字母讀音,以後的“語音”“詞形變化”等等,就一律不再講解,全由我自己去閱讀。我們每上一堂課,都在讀附在書後的練習例句。19世紀德國一位東方學家說,教學生外語,拿教游泳來做比方,就是把學生帶到游泳池旁,一下子把學生推入水中,倘不淹死,即能學會游泳,而淹死的事幾乎是絕無僅有的,甚至是根本不可能的……學習外語,讓學生一下子就跟外語實際接觸,一下子就進入實踐,這比無休無止地講解分析效果要好得多。不過這種方法對學生要求極高,每周兩小時的課,我要費上一兩天的時間來備課。 0 0 0
- 如果人生真的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0 0 0
- 你只需要找一位通德語的人,用上二三個小時,把字母讀音學好。從此你就可以丟掉老師這個拐棍,自己行走了。你找一本有可靠的漢文譯文的德文科技圖書,伴之以一本淺顯的德文語法。先把語法了解個大概的情況,不必太深入,就立即讀德文原文,字典反正不能離手,語法也放在手邊。一開始必然如墮入五里霧中。讀不懂,再讀,也許不止一遍兩遍。等到你認為對原文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為了驗證自己了解的正確程度,只是到了此時,才把那一本可靠的譯本拿過來,看看自己了解的究竟如何。就這樣一頁頁讀下去,一本原文讀完了,再加以努力,你慢慢就能夠讀沒有漢譯本的德文原文了。 0 0 0
- 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對我都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真有一個人,人人都說他好,這個人很可能是一個極端圓滑的人,圓滑到琉璃球又能長只腳的程度。 0 0 0
- 一般人雖受相當教育,但缺乏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未能整合,阻礙教育整體的發展,亦且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 0 0 0
- 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進步,靠的就是能讀書又寫書的本領。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