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63句]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着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的內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汉民族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着作內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这部儒学杂编,內容很庞杂,大体上可分成以下几个方面:有专记某项礼节的,体裁跟《仪礼》相近,如《奔丧》、《投壶》。有专说明《仪礼》的,如《冠义》、《昏义》、《乡饮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它们是份别解释《仪礼》中《士冠礼》、《昏礼》、《乡饮酒礼》、《乡射礼》、《大射仪》、《燕礼》、《丧服》各篇的,跟《仪札》关系最为密切。
有杂记丧服丧事的,如《檀弓》、《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丧大记》、《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等。
有记述各种礼制的,如《王制》、《礼器》、《郊特牲》、《玉藻》、《明堂位》、《大传》、《祭法》、《祭统》、《深衣》等篇。有侧重记日常生活礼节和守则的,如《曲礼》、《內则》、《少仪》等篇就是。
有记孔子言论的,如《坊记》、《表记》、《缁衣》、《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哀公问》、《儒行》等,这些篇大都是托名孔子的儒家言论。
有结构比较完整的儒家论文,如《礼运》、《学记》、《祭义》、《经解》、《大学》、《中庸》。此外还有授时颁政的《月令》,意在为王子示范的《文王世子》。
上辑:
《山海经》[32句]
下辑:
《黄帝內经》[68句]
- 近文章,砥厉廉隅。 0 0 0
- 古者为政,爱人为大。 0 0 0
-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0 0 0
- 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 0 0 0
-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0 0 0
-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0 0 0
- 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0 0 0
-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0 0 0
-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0 0 0
-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0 0 0
-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0 0 0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 0 0
- 季秋之月,菊有黄花。 0 0 0
- “肖,似也,不似,言不如人。” 0 0 0
-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0 0 0
- 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 0 0 0
- 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 现代汉语大意:世道清平时不要轻浮,世道混乱时不要自暴自弃,对观点相同的人不要结成帮派,对意见不同的人不要打击排斥。 0 0 0
-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0 0 0
-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 0 0 0
-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0 0 0
-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0 0 0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0 0 0
- 古之建国,教学为先。 0 0 0
- 至诚如神。 0 0 0
-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0 0 0
- 妻者,齐也。 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故夫死不嫁。 0 0 0
- 量入以为出。 0 0 0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0 0 0
- 至诚无息。 0 0 0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0 0 0
- 夏至到,木槿荣; 四时兴,长相伴。 0 0 0
- 仁者义之本也 0 0 0
- “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 0 0 0
-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0 0 0
-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 0 0 0
-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0 0 0
-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0 0 0
-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0 0 0
-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0 0 0
-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0 0 0
-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0 0 0
- 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0 0 0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0 0 0
-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0 0 0
-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0 0 0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0 0 0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八目) 0 0 0
-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0 0 0
-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0 0 0
-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