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內经》[68句]
《黄帝內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关于成书年代有周朝,秦朝,汉朝多种观点)集结成书。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着作之一(《黄帝內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着。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內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着,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着,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上辑:
《礼记》[63句]
下辑:
《圆觉经》[24句]
-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 0 0 0
- 刺污结闭,根死叶枯。 0 0 0
- 以妄为常,神光不圆,同气异形,形弱气虚。 0 0 0
-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病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 0 0 0
- 暮而收拒,无忧筋骨,无见雾露. 0 0 0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0 0 0
- 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0 0 0
-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0 0 0
-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0 0 0
- 人之死于疾病者,气郁居其半,色欲居其半。 0 0 0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0 0 0
- 怒伤肝 ,喜伤心 ,忧伤肺 ,思伤肾。 0 0 0
-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耐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 0 0 0
-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也,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藩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甯,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0 0 0
-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0 0 0
-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0 0 0
-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 0 0 0
-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0 0 0
-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甯,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0 0 0
-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0 0 0
-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0 0 0
- 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0 0 0
-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0 0 0
-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0 0 0
-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0 0 0
-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 0 0 0
- 黄帝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脏而当死,是顺传其所胜之次。 故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0 0 0
-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0 0 0
-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 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0 0 0
- 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户者也。 0 0 0
-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0 0 0
-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0 0 0
- 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 0 0 0
-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0 0 0
- 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0 0 0
- 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0 0 0
- 咸曰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着矣,亦天之假也。 0 0 0
- 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0 0 0
-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內守,病安从来. 0 0 0
- 持满御神,因时之序,导引行气,安心定气。 0 0 0
- 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0 0 0
-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0 0 0
- 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0 0 0
-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也,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0 0 0
-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为真脏见,皆死。 0 0 0
-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0 0 0
-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0 0 0
- 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0 0 0
-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0 0 0
-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脏脉者,皆死不治也。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