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无边界》[13句]
薛兆丰《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对中国经济具有重大的价值。简单地说,它指出了美式(更大程度上是欧式)反垄断法的种种圈套和谬误,而许多国家正在生搬硬套这种反垄断法。只要读完这本着作,你就会奇怪在经济科学当道的年代竟然还有反垄断法这种错漏百出的东西,而且还会惊叹其他国家竟然还会对这趟混水趋之若鹜。 这本书将掀掉读者头上的蒙眼布,把错误最初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它们为什么至今还挥之不去解释得一清二楚。任何一个走完这个思想历程的人,都会深深地怀疑反垄断法究竟对社会有什么好处。但是,即使政策制定者出于其自身的原因执迷不悟和一意孤行,我们也至少知道该如何缓解其决策的恶劣效果了。
上辑:
《经济学通识》[9句]
- 福尔摩斯 我不是运气好,而是推测到那些证据,才去把他们找出来。 0 0 0
- 当立法者不理解诸多商业行为的效率含义,而反垄断法的条文又含糊不清,反垄断法执法就必然成为竞争法和执法者们寻租的乐园→反垄断寻租的破坏力是反垄断法的制度陷阱。 0 0 0
- 在中国,有许多人针对垄断企业职工的高工资和高福利作文章,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认错了靶子。不管是行政的垄断企业,还是私营的垄断企业,其员工的工资福利都确实比较高。但只要他们是在人人都知道如此以后,才设法进入那些垄断企业,那么他们的工资福利,就只是相当于其人力资本的平均回报水平。在人人都知道中国电信和中国海关的福利待遇特别好的情况下,进入这两个机构的人,就必须表现出特别高的竞争力,包括学历、人事关系、和政治手腕上的。他们即使在别的地方,也往往会比别人赚得多。 0 0 0
- 有关“本身原则”和“理性原则”。目前我国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习惯以“本身原则”来处理案件,青睐这种低成本的执法原则是由于知识水平等能力低下的必然选择,因此,面对我国反垄断法中的“理性原则”条款,执法者会感到无所适从。 0 0 0
- 当我从经济学的角度重读案例,体会“勾结定价” 问题的微妙之处时,常常禁不住抚卷兴叹:实施反垄断法和不实 施反垄断法,究竟哪种结局更符合反垄断法的初衷? 0 0 0
- 在真实经济中,正是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售价,通过销售和 生产环节的步步反推,才决定了企业必须按照何种成本进行生产 0 0 0
- 对租值的寻求必然引起“反垄断违法行为”,所以问题不在这些行为本身,而在于起因即带来租值的几种垄断力→解释为什么不论天赋落到谁的头上,往往会促进社会福利;解释为什么追逐行政特权的垄断,往往会损害社会福利(寻租rent seeking) 0 0 0
- 这些市场失灵的故事往往具有相同的特征,即逻辑上言之成理,实际上夸大了问题的普遍性,也忽视了市场本身就己经提供了的解决方案,而且错误地以为“市场失灵”就意味着“政府成功”,而没有考虑到用政府来替代市场,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失灵。 0 0 0
- 反垄断法不应当集中在商业行为本身→逐条研究被反垄断法禁止的每一种商业操作,解释他们为什么其实都是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社会福利的。 0 0 0
- 再有,根据“利息理论”,资本现值永远是其全部期值的折现和,即资本的价值永远而且仅仅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展望,而与过去完全无关。这是所谓“沉没成本不算成本”格言的根据。然而,所有会计的资本价值,却永远只是过去的账面反映,而与未来展望完全无关。单从这一点看,即使反垄断执行机构在收集数据和选择经济理论上做得完美无缺,它得出的结果也必定是不合时宜的。 0 0 0
- 反垄断执法者对市场机制运行缺乏认识,遑论动手调节。 0 0 0
- 租,是由某种特殊经济资源带来的收入。这种资源既可以是有型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其特点是:即使它在市场上炙手可热,其可用量也难以增加;而即使它在市场上无人问津,其用量也难以减少。 例如,天赋带来的收入,就是租的一种,它通常被称作“李嘉图租”。一把嗓音,一副身材,一张脸蛋,它们可能平庸无奇,路人不屑一顾;也可能倾国倾城,带来滚滚财源,其可用量不变,长成这样,就是这样。明星的巨额收入中,小部分应归功于他和其他人一样的努力,而大部分应归功于他独有的李嘉图租。 0 0 0
- 美国的百年反垄断司法史,是一部“本身原则”逐步被“理性原则”取代的司法史。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