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的学习》[31句]
克里希那穆提我们配做父母吗?想想我们曾经受过的教育,想想我们是如何一天天变得平庸的。如果教育只是像用模具来塑造各种标准样式的人,教导人们去寻求安全感、成为重要人物,或是早日过上舒服日子,那么,教育只有助长了这个世界的不幸与毁灭;如果教育只是一个职业,一项赚钱的方法而已,那么老师怎么会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20世纪最纯净的心灵,让整个世界驻足聆听的声音。
☉起点:假如你的孩子考试不及格,你懂得赞美他吗,你能够根据他的起点鼓励他让他找回自信吗,你能够真正尊重他的兴趣和欣赏他吗?
☉传统:传统的教育,使独立思考变得极端困难,附和随从导致了平庸;如果我们崇尚成功,我们要异于众人反抗环境,这样做可能就是危险的。
☉教育: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因为整个生活是汇聚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正确的教育,意指唤醒智慧,培育一种完整喜乐的生活。
☉乔治·萧伯纳:他是我所见过的人类中最美的一位。亨利·米勒:和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纪伯伦:他进入我屋內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想必就是基督的化身了”。他对抗所有的愤怒、恐惧、困惑、平庸、无力,他就是克里希那穆提。
☉和他相遇是一次改变人生的相逢……
上辑:
《草叶集》[238句]
下辑:
《生命之书》[30句]
- 知道自己会弹琴,或会造房子,使我们有一种活力感,一种逼人的独立感。然而,由于渴望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强调了能力,这是摒弃了充实的生活。 0 0 0
- 除非一个人觉悟出生活的意义,否则他的能力或天赋便会用来强调自我及其欲望。 0 0 0
- 反抗有两种。一种是暴力的反抗。这仅是对于既存的秩序不加了解的一种反作用而已。另一种是深入的、充满了智慧的心理反抗。有许多人反抗既存的正统规范,却又落入新的正统规范,落入了更进一步的迷惘和巧加隐饰的自溺自满 之中。 0 0 0
- 技术上的知识虽然重要,它却不能解决我们內心的压力和心理上的冲突;由于我们获得了技术上的知识,而缺乏对生活整体过程的了解,所以技术变成了一种毁灭的手段。一个知道如何分裂原子,而內心却没有爱的人,变成了一只恐怖的怪物。 0 0 0
- 纪律的危险之一,是制度变得比制度下的人来得更重要。于是纪律取代了爱,而由于我们內心空洞无情,所以,我们执着于纪律。有纪律,有抵抗,均无法产生自由。自由不是一项目标,不是一种要在未来才获取的目的。自由在于开端,而非结局,它不存在于某个遥远的理想之中。 0 0 0
- 正确的教育来自我们自身的改造。我们必须再教育自己,不要为任何主义-不论这主义是多么富有正义,也不要为任何意识形态-不论它对于世界的未来幸福多么富有希望,而互相残杀。我们必须学习怜悯、同情、知足,寻求那至高无上的真实。 0 0 0
- 构成问题的,并不是性,而是想要重复快乐状态,想要获取性或任何其他的欢乐,并使其持久不逝的那种欲望。我们真正渴求的是这种遗忘自我的强烈热情,这种把我们自己与使我们完全沉浸于其中的事物视为一同。因为自我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而且是痛苦的根源。 0 0 0
- 对教育者加以教育—就是使他了解自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大部分人已经在某种教育思想体系或某种行动模式中僵化了,我们已将自己纳入某种意识形态、某种宗教,或某种特殊的行为标准中。因此,我们教给孩子的,是想“什么”,而不是“如何”想。 许多父母由于全神贯注于他们自己的问题中,于是把使孩子幸福的责任推给教师。这时,重要的是,教育者对父母的再教育,也同样要以一臂之力。 父母是否曾经自问,为何要生孩? 0 0 0
- 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而只是以奖赏引诱他,或以惩罚威吓他,那么我们便是助长了他获得利益的观念和恐惧感。由于我们自己所受的教养,是为了有所收获才采取行动,所以,我们不知道有一种不含有获取利益之欲望的行动。 正确的教育,鼓励孩子对他人尊重体谅,而无需任何的诱饵和威吓。 0 0 0
- 了解生活,就是了解我们自己。 0 0 0
-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我们将子女送进学校,学习一些技能,借此在来日谋生。我们对孩子最急切的盼望,就是将他塑造成一个专家,希望给予他一个安全的经济地位。然而,技术的训练能使我们了解自己吗? 虽然,显而易见的,懂得念书写字、学习土木工程或其他职业,是必需的,然而技术能给予我们了解生活的能力吗?技术,无疑地,是次要的;如果技术是我们唯一奋力以求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摒弃了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了。 0 0 0
- 教育,不应该鼓励个人去附和社会,或与社会消极地和谐相处,而是要帮助个人去发现真正的价值:它是经由公正不偏的探讨和自我觉悟而来。 0 0 0
- 自我是由许多实体集合而成,每一个实体都和其他实体相抗衡。自我是种种互相冲突的欲望的战场。 0 0 0
- 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 0 0 0
- 只要成功成了我们的目标,我们便无法免除恐惧,因为成功的欲望滋生了对失败的恐惧。 0 0 0
- 在我们追求知识、贪得无厌的欲望中,我们失去了爱,我们磨损了对美的感受,以及对残酷事物的敏感性;我们变得越来越有所专长,也越来越破碎不完整。知识无法取代智慧,不论有多少的解释,聚集了多少的知识,都无法使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知识是必须的,科学也有它的地位;然而,如果心灵被知识所窒息,如果借着解释而将痛苦的原因敷衍过去,则生活便是虚度而无意义。 0 0 0
- 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了解是由自我认识而来,而自我认识,乃是一个人明白他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因此,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 0 0 0
- 我们必须避免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渴望他人的支持与鼓励。一旦我们依赖他人的指引,我们便会忘却了原来的意图-唤醒个人的自由和智慧。任何权威都是一种阻碍。 0 0 0
- 美仍在那儿,并未消失,然而我们不再对它开放胸怀了,它被我们每日单调的生活所吞灭了。 由于我们內心枯萎,忘了何谓仁慈体谅,忘了如何观看星辰、树木、水中倒影,因此我们需要借着图画、珠宝、书本以及无穷无尽的娱乐以获得刺激。我们不断地寻求新的刺激,新的战栗情绪,我们渴求日益繁多的感官刺激。这项渴求与它所获得的满足,造成心智和情感的厌倦与无聊。只要我们寻求的是感官刺激,被我们称之为美或丑的事物便只有极肤浅... 0 0 0
- 当思维完全静止,真理便出现了。惟有当自我不复存在,当心终止了它的活动,也就是说,当心不再受它的自身追逐所束缚,此时思维才会静止。对美的爱可以表现在一首歌、一个微笑中,或表现在沉默之中;然而我们大多数人不爱沉默。 0 0 0
- 要觉察到真正的自己,我们必须停止这种想要成为他人的挣扎。理想在教育中并不重要,因为理想妨碍了对“现在”的了解。 0 0 0
- 智慧是对于根本事物、现在存在的事物的了解能力;而所谓教育,便是在自己以及别人身上唤醒这项能力。 0 0 0
- 重复与习惯,助长了心灵的怠惰。心灵需要冲击才能清醒过来,我们把这种冲击称为“问题”。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是那些陈腐的说明、辩解、谴责,这一切又使心灵昏沉如入睡。心灵时时落入这种怠惰的形式中,正确的教育者不仅要使自己的內心终止此种怠惰,而且要帮助学生对它加以观察。 0 0 0
- 渴求忘我的欲望使得有些人走向艺术。 0 0 0
- 自由在于起点,它并非是到了终点才能获取的东西。 0 0 0
- 正确的教育,不能像制造机器似地大量生产。要研究每一个孩子,需要耐心、细心和智慧。要观察一个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情,了解他的困难,考虑到他所受的遗传和父母的影响,而非仅仅把孩子归于某种类别——这一切都需要机敏而富于弹性的心,不被任何的制度或偏见所拘束。这需要技巧和强烈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慈爱的心,而要培养教育者具备这些品质,是我们今日的一项课题。 个人自由与理智的精神,必须一直迷漫于整个学校里。 0 0 0
- 唯有了解我们自己本身时,恐惧才会终止。 教育,不应该鼓励个人去依附社会,或与社会消极的和谐相处,而是要帮助个人去发现真正的价值-它是经由公正不偏的探讨和自我觉悟而来。如果没有自我认识,则自我表现便成为自我肯定。以及其所含的种种因野心和侵略性而造成的冲突。教育,应该唤醒一个人自觉的能力,而非只耽溺于自我的表现。 0 0 0
- 如果缺乏对人的尊重,知识只会导致毁灭和不幸。培养对他人的尊敬,是正确教育中主要的一部分,然而如果教育者自己缺乏这项品格,他便无法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0 0 0
- 传统的教育,使得独立思考成了一件极端困难的事情。附和随从导致平庸。如果我们崇尚成功,那么要异于众人,或者是反抗环境并非易事,而且可能是危险的。想要成功的动力-这是追求物质或者所谓精神上的报偿、寻求內在或者外在的安全感、追求享乐的欲望-这整个过程都会阻碍“不满之情”,遏止了自发创造,滋生了恐惧;而恐惧,则阻碍了我们对于生活加以明智地了解。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灵便冷漠迟滞了 0 0 0
- 平静的心不是一个被限制了的心,它不是通过纪律或训练才变得静寂。 0 0 0
- 用各种东西填充自己并不能通向自我救赎的路,是虚幻、让自己以为充实而有意义。 我们所制造出来且使我们如此着迷的种种东西,却正好引起了毁灭与不幸。 只有工作而不了解自己,会导致挫折,以及因为挫折,而借着各种有害的活动以逃避的种种方式。 注重技术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它给予我们一种安全感,不仅是经济上的安全感,而且是心理上的安全感。知道自己有能力,有效率,足以使我们安心。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