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管理》[12句]
曾仕強中國式管理,是指以中國管理哲學來妥善運用西方現代管理科學,並充分考慮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以及心理行為特性,以達成更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國式管理其實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強調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曆程。中國式管理以“安人”為最終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經為理論基礎,合理地因應“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人事現象;主張從個人的修身做起,然後才有資格來從事管理,而事業只是修身、齊家、治國的實際演練。
曾仕強教授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推廣中國式管理。這20多年來,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愈具管理實務經驗的人士,愈是對他所講授的中國式管理產生熱烈的回應,大家紛紛表示一向是這個樣子,只是平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1世紀,是中國管理哲學與西方管理科學相結合,並獲得發揚的時代,兩者缺一,都將跋腳難行。
上辑:
《不良之誰與爭鋒》[11句]
下辑:
《孝就是道》[5句]
-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懂得悠閑的民族,像水一樣,能不動就不動,能夠不費力地向下流,當然會流動。中國人做事,看起來好像不十分認真,實際上是用心而不緊張。用心去做就好了,那麼緊張兮兮地做什麼? 0 0 0
-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孕育出中華民族,也形成了中國式管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中國式管理是否有效,要看我們如何合理運用。用得合理,自然效果良好。 0 0 0
- 人類要求生存,水和空氣是不可或缺的東西。一般而言,空氣好像到處都有。于是水就成為人類追逐的主要對象。中國人的祖先,絕大多數分布在黃河及其支流的兩側。黃河提供食用水和魚類食物,成為適宜生存的安身之處,中華文化與黃河的密切關系,使中國人的習性,和“水”十分相像。 0 0 0
- 中國人一看來勢洶洶,大多數會采取暫時躲避的態度,以觀後效。對于有實力的集團,自然另眼看待,給予更多的優惠。若是看起來並沒有什麼,或者經不起試探,馬上現出虛弱的體質,那就老實不客氣,一切依法辦理,甚至還要趁機多要求一些。欺善怕惡和避實擊虛,似乎是同樣的道理。 0 0 0
- 成果管理好不好?標准答案是三個字:很難講。你說他好,人家覺得很奇怪,“這是什麼好?這就是不擇手段。”;你如果說他不好,他就覺得這有什麼不好,搞了半天沒有成果,那不是白搞了。 0 0 0
- 為什麼說“水土”不服呢?因為中國人繁衍生息在黃河流域,最豐富的經驗不是“水”便是“土”,而兩者息息相關,缺一不可,因而孕育出一種“二合一”的“水土”觀,認為萬事萬物,都和水土有關。風土人情,表示人情也離不開風土,而風吹土揚,更需要水的滋潤。 0 0 0
- 水鑽土石的縫,人鑽法律的漏洞。水把縫沖大,人更能夠把縫擴大。中國人常說善門難開,即是此理。還有,水在平地流動,並沒有發出什麼聲音,但是遇到不平的險阻之地,就會發出巨大的聲音。這種不平之鳴,到處都可以得到印證。 0 0 0
- 單獨一個人的力量,無法治水,必須把眾人組織起來,而世界上最自然、最龐大、最優秀、最靈活、最有效的組織,便是天地。法天地的組織,還需仿效天地自然的運作。中國人想出太極拳的保健防身法,也就想出了推、拖、拉的太極拳式管理法。一切順乎自然,並不覺得有什麼壓力。 0 0 0
- 水似柔卻剛,中國人喜歡內剛外柔,內方外圓,心中有原則,而且十分堅定,表現出來的,卻是相當隨和,好像怎麼樣都可以。中華民族看似軟弱,有時還帶點懦弱怕事的味道,但是幾經外侮,卻能夠顯現堅強無比的不可征服性。我們敬天、事天、順天,有時候也會大罵老天爺不長眼睛。 0 0 0
- 中國式管理不強調“能力本位”,就是“不責于人”的表現。“做得不好便換人”,徒然令聞者心寒,有什麼實際的好處?明智的老板,能換到讓部屬不覺得沒有面子,不至引起反彈和反感。換就是,說這麼多干嗎? 孫子又說:“擇人而任勢。”依照不同的部屬,創造不同的“心勢”,當然無人不可用,也無人不樂為之用。古人常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現在更是如此,因為觀念大多不正確、腦筋大多不清楚了。 擇人任勢的要領,也不外乎推、拖、拉的運用。看人說話,因人而異,逐漸形成兵法中的“權謀派”,孫子、吳子都是代表人物。 0 0 0
- 管理由觀念開始,有什麼樣的管理觀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管理行為。有什麼樣的管理行為,也就產生什麼樣的管理關系。同樣有什麼樣的管理關系,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管理效果。觀念、行為、關系和效果四者,構成周而複始的循環系統。因為什麼樣的管理效果,必然反過來加強或修正什麼樣的管理觀念。 0 0 0
- 中國式管理,講起來就是水的管理。和美國式管理偏向火的管理頗為不同。我們主張以柔克剛,先禮後兵,繼舊開新,生生不息,無一不和水有關。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