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戒說禪》[19句]
熊逸《六祖壇經》:常伴毛澤東身邊的書
讓人捧腹的《壇經》趣談,深刻通透的佛學解析
請八戒來說禪有些格外的好處,首先是通俗有趣,其次是可以站在高老莊的立場來觀察佛學,比唐僧講經要人性化得多,說的也都是能讓普通人一聽就懂的話,而最重要的是:敢于追問到底——對一些別人都不好意思繼續追問的問題,只有八戒才會鼓足臉皮窮追猛打,非要把砂鍋打破不可。
本書是一本說禪的通俗讀本。作者從《壇經》入手,在梳理禪宗思想淵源的時候會由禪及佛,涉及印度佛教的學理紛爭與中國佛教的傳承演變,連帶對一些許多人都只知其然的東西,也會澄清一些對佛教的常見誤解,比如善惡有報、靈魂不滅、轉世投胎、天堂地獄等。
上辑:
《春秋大義》[36句]
下辑:
《逍遙游》[2句]
- 眼界越窄就越容易自信,眼界越寬就越容易糊塗。 0 0 0
- 托馬斯定理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只要大家相信它為真,它就會發生真實的影響。 0 0 0
- 如果說世界上有什麼東西可以見佛殺佛,見神殺神,無往而不利,“約定俗成”這四個字也許會排名第一。 0 0 0
- 禪宗的方法是,永遠不會用肯定的手段讓你局限于對一個事物的理解,而是用否定的方式,告訴你這個不是,那個不是,最後剩下的,就是了,這和不立文字的理念是共通的。 0 0 0
- 自由是最讓人無所適從的。這種無所適從感常常會讓人產生對自由的恐懼。 0 0 0
- 幾乎任何一種信仰,無論是無神論的還是有神論的,無論是一神論的還是多神論的,一旦走入大眾,都只會變做同一個樣子:儀式化的偶像崇拜和一廂情願的消災祈福(而他們所祈求的往往是為教義所禁止的)。 0 0 0
- 飽含氣勢的武斷語言往往是成功演講的第一要素,第二要素是:說的內容要迎合聽眾的口味,而無所謂是否禁得起嚴格的檢驗。 0 0 0
- 大眾心理喜歡接受結論,而懶于思考問題;喜歡接受強權領導,而怯于自己當家作主,喜歡推卸責任,不敢為自己的一切選擇負責。 0 0 0
- 從心理而言,人們需要的精神食糧往往既不是深刻的,也不是淺薄的——深刻了就容易曲高和寡,淺薄了就容易遭人鄙夷,最合適的東西是貌似深刻而實則淺薄的,坐在地鐵里看不會怕被周圍的人笑話,拿回家里也不會被束之高閣。 0 0 0
- 由于比大家起步早,我現在已經是佛了。唉,我也一樣會被掃地出門、流落街頭,被城管追,被流氓打,唯一和凡夫俗子不同的是:我不會怨天尤人、哭天搶地,而是在心理上一切如常,既沒怨恨,也沒追求。 0 0 0
- 儀式比教義更像是宗教的核心靈魂。 0 0 0
- 幾乎任何一種思想,無論是激進的還是保守的,無論是德治的還是法治的,一旦走入專制權力,也只會變作同一個樣子。 0 0 0
- 曆史經常呈現為觀念的曆史,而不是事實的曆史。 0 0 0
- 人們普遍都有信仰偏見,傾向于接受自己願意接受的結論。 0 0 0
- 佛陀指給人們的“因果”之說,是在闡明宇宙變化的規律,而不是庸俗的道德投機。佛陀關注的是宇宙的終極真理和眾生的解脫法門,而不是道德,當然就更不是道德投機。 0 0 0
- 尤其在面對很多聽眾的時候,說話越武斷、越極端,就越容易煽動情緒、引起信任。 0 0 0
- 大眾需要斬釘截鐵的結論,不需要審慎的論證過程;需要那些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不需要那些雖然真實卻不為人所喜的東西;渴望速成的捷徑,不喜歡下工夫、花力氣;喜歡簡單接受,不喜歡深入思考。 0 0 0
- 我們的心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應該像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水,既不為岸邊最美麗的風景停留,也不為河底最難纏的水草駐足,永遠是自然而然,奔流而去,縱然被石頭擊起水花,這水花也只是應境而起、過境而滅。如果你的心念也能像這樣的一條河水一樣,你就可以擺脫生死輪回,徹底從苦難的人世間解脫出去。 0 0 0
- 學問越大,說話越保守;學問越少,說話越武斷。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