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书籍名句
- 王颖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上辑:
《期待春天的句子》[117句]
下辑:
《二四零九层的她》[70句]
- 人能够思考哲学是因为人自身的生活方式就是哲学存在,生活是一门哲学,人们每天都在想如何生活得更好,每天都在思考工作和任务应该怎样完成,这也是人们思考哲学的实践体验。 0 0 0
- 龟山学派将发扬儒家“洛学”视为重责,认为“天下只是一理”。在人性论方面,该派认为善性就可以看到其本质,恶性若是萌发则违背天理,人性上不能有丝毫为恶之处。学派还强调必须下一番“格物致知”的功夫,才能明确为善的道理,凡事都要顺应天理才是正确的做法。龟山学派主张为仁由已,坚持反身自省,是从二程理学过渡到朱熹理学之间最重要的中间环节。 0 0 0
- 哲学研究的范围较为广泛,但是所有哲学问题的首要目标就是认识自我。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能够反射出对自我的认识,当人们对自然呈现尊敬的态度时,其实也映射出对自我的尊敬。从哲学层面来看,认识自己可分为三个层次:自我肯定、自我成长和自我消融。 0 0 0
- 马克思主义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是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0 0 0
- 黄老学派最初出现在战国时期,在齐国稷下学宫中流行黄老学说,既讲究道德,又主张刑名,既讲究无为,又崇尚法治。黄老学派将黄帝的养生学说引入政治当中,又将老子学说发展为以柔克刚的权谋论,要求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不受任何外界干扰,一切以法律为准绳。 0 0 0
- 哲学是具有能动性的,可以指导人们生产物质资料。孔子曾说过:“食色性也。”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人们也是通过一系列的物质生产来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总结出一些智慧和规律,便发展为系统的哲学思想,而哲学思想一旦确立,便可以正确地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0 0 0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不稳定的年代,各国纷争此起彼伏,为了寻求一方安定,君主们开始招贤纳士,欲用不同的学说强大自己的国家达到霸主的地位,所以为诸子百家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在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极速发展,于是出现了士级阶层,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往往都采取宽容的政策,允许学术自由。这就为“士”着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大大促进了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同时,当时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而当时的学者们都试图劝说各君王用自己的观点治理朝政,因此便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 0 0 0
- 获得理性知识是为了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真正的哲学必须摆脱掉现实中的“自我”,抛开一切物质的、欲念的束缚,将心灵的满足与肉体和物质需要脱钩,这样才可以达到哲学理性的高度,从而获得批判和反思的力量,体现出哲学的真正价值。 0 0 0
- 在稷下学宫的讲学中,道家学派占据上风,学者的人数也最多,同时最受齐王的重视。稷下道家有别于传统的老庄道家,它不仅包含了老庄哲学,也有早期的黄帝养生思想、民间阴阳崇拜、方士观星法、巫术道术信仰等,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杂糅的道家,很多神话传说都来自于稷下道家的着作。齐国着名的管仲、尹文、田骈、邹衍等都属于稷下道家。 0 0 0
- 生存智慧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体现,具有正常大脑的人都拥有本能的生存智慧。而理论智慧是三者中最为重要的纽带,从生存到理论的过渡,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逐渐追求精神层次,将实践总结为理论,再将理论的精神产品转换为物质产品的过程。实践智慧则是理论智慧的延伸,也是哲学智慧的最高层次,表现为哲学对生活和实践的指导,为实践提供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0 0 0
- 阳明学派思想重点在于“致良知”,內容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其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则建立在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批判上面。阳明学派是明朝中晚期思想学术领域中的一个着名流派,其学说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在日本及东南亚都引领起哲学思潮。 0 0 0
- 怀疑主义不仅仅是对于事情保持怀疑的态度,同时也保持着一种绝对的态度,怀疑派的学者们对于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这件事情没有人了解,也永远不可能有人了解”。正是由于他们有这样的观点,怀疑主义中便掺杂了教条主义的成分,这一学派的人不愿意承认知识的可能性。 0 0 0
- 米利都学派将人们的思维从神话进步到理性逻辑,打破了神话的统治地位,是人类思想征服自然的先锋。米利都学派的创建标志着西方哲学的产生,肯定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开启了物质是世界起源的思想浪潮。 0 0 0
- 阴阳家是活跃于战国中期的一个学派,因为提倡五行学说而得名,也称作“五行家”或者“阴阳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齐国的邹衍,他发展了原始的阴阳五行之说,将五行与人生、政治、国家等相联系,认为一切社会活动都存在五行相克相生的內因。 0 0 0
- 在柏拉图看来,理论是一种真理,这种真理只能通过直觉得到认知,人们能够理解理论的內在,但无法将理论进行精确的实践。正是这种数学理念的存在,柏拉图主义在近代又被称作“实在主义”,他们认为理论具有毫无疑问的抽象性和精确性,为人们理解真正的世界提供更高的平台。 0 0 0
- 老子认为,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是统治宇宙一切运动的法则,这个“道”也就是天基本道运行的原理。道家和儒家的为政思想不同,道家崇尚自然,因此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这种无为而治,并不是指无所事事和不作为,而是要讲究顺其自然,按照自然的方式生存和治理国事。同时,老子也提出了“小国寡民”和“百姓去智”的统治方法,认为天下的纷争都是产生于心计和狡诈,只有让人心返璞归真,才有社会生活的安定发展。老子由“道”的思想发展出“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上善若水”等伦理原则,对国家政治和个人权谋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0 0 0
- 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心理学家,在行医的过程中对精神分析产生了兴趣。精神分析学揭示了人类无意识的全过程,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深入阐释人的性本能和心理防御。由于对病人及对自己的梦的观察和分析,弗洛伊德发现和确认了无意识心理现象,形成了梦的分析技术并出版了书籍《梦的解析》,开创了一种研究心灵和精神病理现象的新领域。 0 0 0
- 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他们的批判理论在西方社会科学界广为流传,并以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反实证主义而着称。它继承了青年黑格尔的传统,受到了叔本华和新康德主义的影响,提出和建构了一套独特的批判理论,主要应用在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头彻尾的批判。 0 0 0
- 现代符号学之父被公认为是索绪尔,他的符号学原理在语言学中表现突出,最重要的一点是分清了言语和语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抽象的,是一种社会习惯;言语则是个人习惯的结果,是一种个人行为,并不适用于大众群体。 0 0 0
- 哲学本身排斥物质和欲望,是纯粹的理性和精神产物,具有一种启发人心的积极力量,可以成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求的疗伤工具。因此,哲学是一门可以治疗人心的学科。 0 0 0
- 谶纬是儒家思想经学化发展的一个现象结果,儒家思想自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开始,就蒙上了一层贯穿阴阳五行的神秘面纱,与古老的民间宗教思想相结合,发展出两汉十分兴盛的谶纬神学。谶纬之学里面充斥着各种民间宗教意识,包含神秘的预言、隐语、巫咒、神启等,比如天降异象、祥瑞之气、帝王之梦等。这些谶纬深受民间百姓的认同,儒家的门生都要记诵谶纬预言,朝廷上议事也要引用谶记和隐语。汉代的政治思想、学术文化领域內,到处充斥着谶纬崇拜。 0 0 0
- 易学发展到魏晋时期更加繁盛,魏晋玄学鼻祖王弼以《老子》释《易经》,令玄学之风盛炽盛数百年。此后,唐初儒学领袖孔颖达首次折中汉易与玄易,构筑了汉学、玄学走向宋明理学的桥梁。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立足于易学的哲学创新,标志着宋明道学的终结。 0 0 0
- 人之境界在于心灵感知,心之提升在于哲学,所以,哲学被公认为是境界之学,也是唯一提升境界的方法。 0 0 0
- 哲学是一门开启智慧的学科,是人类心灵中的阳光,学习哲学可以启发智慧,也可以明志。 0 0 0
- 理学可以看作是儒学的发展演变的结果,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积累的成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理学持续时间很长,对宋代以后的社会发展和政治制度影响很大。 0 0 0
- 阴阳家的主导思想是用五行学说决定政治的走向,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阴阳家一直发展到汉代初期,仍然是一种活跃的学术思想,在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阴阳学家的部分內容融入到了儒家体系,还有一部分进入道家,而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解体消失了。 0 0 0
- 易学并没有直接的学说体系,也没有固定的学术团体和核心人物,但是诸子百家的各学说中都有易家的影响。尤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家,如老子、孔子、庄子、邹衍等,更是直接通过对《周易》的创造性诠释,来阐发其哲学观、人生观和政治观。 0 0 0
- 1905年,弗洛伊德出版《性学三论》一书,把生物发生原则用于研究心理性欲的发展。1914年,弗洛伊德发现自恋的心理现象,并以先天的內部驱力,即爱力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生命由此得以支持,他将这一能量称为生本能,其投注于外即为爱情的对象,投注于內即为自我爱恋。 0 0 0
- 精神分析学又称作精神动力学,是由弗洛伊德主创的,由其弟子荣格繁衍出的分析心理学。荣格的心理学受到了神秘主义的影响,将弗洛伊德的个人意识发展为集体意识。 0 0 0
- 柏拉图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独特情绪。除此之外,哲学再无别的起源。”哲学最开始的来源是出于惊讶的表现,如果人类没有惊讶或者诧异的感觉,那么人类社会便不会产生哲学。 0 0 0
- 否定与否定之否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哲学名词。否定表示的是与肯定相反的意思,是表示否定含义的助动词。否定之否定表示的是哲学的一个规律,是阐述发展进程的一个规律现象。 0 0 0
- 儒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伦理学与社会管理学,它对宗教的伦理学进行诠释,儒学并不是一种宗教形式。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儒学发展成新儒学,即董仲舒儒学,极力将儒学信仰化和宗教化,并逐渐发展出儒教。此后,明清两代朝廷将宋代形成的程朱理学定为官学,将儒家主流思想延续下来,并对政治和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绝对的影响。 0 0 0
- 一般认为,哲学的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这种批判主要指向自我,是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所构成的智慧追寻。哲学的批判性并非是全盘否定,而是在不断地批判中继承真理与智慧,在自我否定中实现自我的进步与发展。 0 0 0
- 黄老学派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一个分支,“黄”是指黄帝,“老”是指老聃,这一学派将黄帝与老子尊视为创始人,以黄老之言作为理论根基。 0 0 0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宗教主义开始瓦解,人们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生存,所以存在主义应运而生。换言之,存在主义是在社会历史的推动下发展而来的,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哲学。 0 0 0
- 稷下学宫的学者们受到齐王的尊敬和礼遇,因此人数发展迅速,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并成为齐国重要的政治现象,也加强了齐国的声望。这些稷下先生参与齐国政治,帮助齐王研究治理国家的方法。他们各自着书立说,广言“治乱之事”,得到齐王的器重,被列入“大夫”名位之中,这对于百家齐鸣和繁荣学术,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0 0 0
- 公元前4世纪中期,也就是亚历山大时期,产生了四大哲学学派,分别是犬儒派、怀疑派、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怀疑派是这四大学派中最有特色的一个,最先的开创者是皮浪。 0 0 0
- 王阳明所提倡的良知是人先天固有的善性,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常被私欲所侵蚀,故需去除人欲,恢复良知。心学教导人们破除心中贼,与孔子的克己复礼,和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一样,初衷主要是针对统治阶层,教育统治者体恤民情和施仁政而提出的。同时,心学倡导人们用內心的良知抵御外部的拜金主义。从古至今,人们在金钱面前会显得踟蹰犹豫,但是王阳明的思想在经过推广之后,会引发人们对拜金的思考和重新审度。自王阳明思想提出之后,学者们纷纷将其运用到政治生活中,心学有助于社会兴除利弊,改良了社会风气,破除了社会的封建迷信,促进了社会理论的正确发展。 0 0 0
- 孔子是古代最着名的教育家,他的弟子学生众多,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誉。由于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相当复杂,而涉及的范围又相当广泛,因此在孔子去世之后,弟子对他的言论和思想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出现了一些歧见。到了战国中后期,逐渐分化为八个不同流派,称为“儒家八派”。《韩非子》的《显学》篇记载:“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胡仲良氏之儒,有也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0 0 0
- 儒家思想由孔子最初创立的,逐步发展成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和准则,他总结出了一套有关“仁”的伦理思想,是以孝悌为基础,主要內容为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的具体阐释。 0 0 0
- 柏拉图主义又被称作“柏拉图哲学”,这种哲学宣称只有理论形式才是完美的,理论是永恒的存在,是绝对的。因此,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现象都是不完美的,是暂时性的存在,是稍纵即逝的。 0 0 0
- 儒家思想是中国持续最久的意识形态,每个时代都对儒家学术有不同的解读方法,后世解读儒家经典的着作无数,各朝统治者选拔官员和人才多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因此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支。 0 0 0
- 人性是理性的外衣,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我的控制和超越,理性不仅可以区分和塑造人性,也可以完善本我和自身。 0 0 0
- 犬儒学派是和柏拉图“理念论”持相反意见的学派,他们倡导自然主义,做事情应该身体力行。他们认为理想的生活应该是一种极端朴素的原始生活,而不是享受;人不要生活在宫室中,而要居住在简朴的大木桶中。犬儒学派甚至提出“德行就是幸福的”,倡导人们放弃眼前的生活享受,返璞归真,将法律习俗都与自然相联系,用自然的哲学统治国家。 0 0 0
- 玄学家们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以统称为玄学。玄学家在魏晋时期大多是当时的名士,他们以出身门第、容貌仪止和虚无玄远的学识相标榜,成为一时风气。大部分玄学家主张毁弃礼法﹐倡导任性而为,只有少数依然维护着封建的伦理观念。玄学将《老子》《庄子》和《周易》看作经典,并合称为“三玄”。玄学家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和《庄子》注解《易经》。他们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把“无”作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统一性的基础,而“有”是各种物质的本体。玄学用思辨的方式讨论天地和万物的存在依据,形成了“贵无”和“崇有”两大派别。 0 0 0
- 如同黑格尔所说:“哲学史是一处巨大的战场,到处堆满了死者的骨骸。”由于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寻求探索知识和智慧,以满足自己的好奇欲望。哲学家们生活在令人感到困惑的问题当中,在不断地求知和思辨的过程中,旧思想死亡,新思想诞生,并在批判和死亡当中获得滋养和发展。因此,哲学思想的批判精神产生了流动性,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哲学思想都是在建立、批判、推翻、整合、重建当中发展而来的。正是因为哲学具有批判精神,才使得人类的內心和精神活动不断拓展,世界文明也因此不断进步。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