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辑:
《博弈与社会》[55句]
下辑:
《南山南》[71句]
- 顾雏军出事之前,振臂高呼“要尊重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的人”;顾雏军被捕之后,“我和他根本不熟”。 0 0 0
- 这意味着,精炼纳什均衡要求博弈的参与人必须是序贯理性的,因此有时候精炼纳什均衡也被称为序贯均衡。 0 0 0
- 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还是提着笼子到处关人。 0 0 0
- 香港人只在乎股票赚多少钱、房地产什么时候涨,你在那里谈深层次的理念,人家不想听。于是想“转战”大陆。 0 0 0
- 我反对‘国退民进’,即使企业家干得再好,也不能把企业送给他! 0 0 0
- 我的梦想就是坚持自己的学术信仰,并用自己的所学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有所帮助。经过这一次事件后,我认为自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事实上,我批评企业的一些行为,也是希望对中国的企业有所帮助。企业都是逐利的,他们要成功,必须遵守经济规律。我批评德隆,是因为我认为它违反了规律,你要多元化,必须行业互补、保持现金流稳定,如果遵守这些规律,就不会崩盘,而是有可能像中信泰富、李嘉诚那样走向成功。 0 0 0
- 我们的权力没有关在笼子里面。现在是有权力的人提着笼子到处关别人... 0 0 0
- 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私人产品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优的。第二好的。 0 0 0
- 只要抓总量增加,不必管分配。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0 0 0
- 动态博弈的纳什均衡战略可能包含不可置信的威胁(或许诺)。所谓不可置信的威胁,是指尽管从事前看是最优的,但从事后看不是最优的,因此是不可信的。理性人不会相信不可置信的威胁。精炼纳什均衡排除了不可置信的威胁,保证均衡战略所规定的行动在每一种情况下都是最优的。 0 0 0
- 在囚徒困境博弈中,“不合作”是每个人的占优战略。囚徒困境意味着个人理性并不一定满足集体理性。其原因在于个人在决策时没有考虑自己行为的外部性。性。解决囚徒困境的出路不是否定个人理性,而是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制度设计达到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统一,从而实现社会合作。 0 0 0
- 法律和社会规范是协调预测,从而实现纳什均衡的重要工具。法律和社会规范即使不改变博弈中人们的选择空间和支付矩阵,也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预期协调出一个特定的纳什均衡。事实上,这样的法律和社会规范本身就是一个纳什均衡,所以能够得到人们的自觉遵守。 0 0 0
- 现在中国好多大学都在盖庙,庙盖得比世界一流大学还漂亮。但是盖庙容易,请和尚难。和尚不念经,牧师不信教,盖庙又有什么用? 0 0 0
- 我绝不是在为某一阶层代言,我惟一的目的是,呼唤寻求一个公正的、制度化、法治化环境。 0 0 0
- 动态博弈里,参与人的决策是在不同时点做出的,因而战略并不一定是单一的行动,而是一个完备的行动计划,要为参与人在每个时点上规定一个行动。后行动的人有机会根据先行动者的行动调整自己的选择,因此,先行动者必须预测后行动者如何对自己的行动做出反应,然后才能决定自己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0 0 0
- 预测他人行为的困难,经常不是因为博弈没有纳什均衡,而是因为有太多的纳什均衡。如果一个博弈有多个纳什均衡,仅仅假定参与人是理性的,并且理性是参与人的共同知识,我们并不能预测哪一个纳什均衡会出现,甚至不能预测纳什均衡是否会出现。如果不同的参与人预测不同的纳什均衡出现,任何一个纳什均衡实际上都不会出现。 0 0 0
- 再看香港大学郎咸平教授的言论。这个世界似乎很奇怪,我已经彻底糊涂了,到底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教授,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教授。 0 0 0
- 技术演进和社会发展中存在“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即使某种技术或制度安排不是帕累托最优的,但由于是纳什均衡,很难改变。 0 0 0
- 逆向归纳是剔除不可置信威胁、求解精炼纳什均衡的基本方法。这一方法是否恰当,取决于理性共识的假设是否满足。当且只当每个人是理性的,每个人知道对方也是理性的,每个人知道对方知道自己也是理性的,等等的时候,逆向归纳得出的预测才是合理的。 0 0 0
- 一种威胁是否不可置信,取决于当事人还有什么其他选择。将不可置信的威胁变为可置信威胁的行动被称为“承诺”。承诺意味着选择少反倒使威胁变得可信,从而对当事人有利。承诺可以改变博弈的均衡,有些情况下可以把无效率的均衡变成帕累托最优均衡,实现双赢。承诺的价值取决于承诺的成本。承诺的成本越大,承诺的价值越大。 0 0 0
- 抓阄为什么会成为一种解决冲突的重要方式呢?核心的原因在于抓阄这种制度是符合正义的。根据罗尔斯(Rawls,1971)的理论,所谓正义的制度就是无知之幕下制定出来的制度。 0 0 0
- 在存在多个纳什均衡的情况下,参与人的预期能否协调一致,就成为纳什均衡能否出现的关键。现实生活中,参与人会根据人们普遍习惯的行为方式预测别人的选择,并以此做出自己的选择。共同的生活背景、文化、行为规范,甚至大自然赋予人的一些自然特征,有助于人们达成一致预期。由于这个原因,许多情况下,某个特定的纳什均衡会作为一个“聚点均衡”出现。 0 0 0
- 作为研究互动行为的一种方法,博弈论有着特色鲜明的前提假设。这些假设主要有三个:(1)博弈的每一个参与人是工具理性的;(2)“每一个参与人是工具理性的”这一点是所有参与人的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3)所有的参与人都了解博弈的规则。 0 0 0
- 概言之,一个博弈有多个纳什均衡时,帕累托标准有助于协调人们的预期,但帕累托标准的作用与交流和风险等因素有关。如果参与人之间能够无成本交流而且选择风险小,则帕累托标准就能很好地协调人们预期;反之,则帕累托标准就难以发挥聚点的作用。 0 0 0
- 一般来说,什么是一个人的最优战略,依赖于他相信其他参与人会选择什么战略。但在像囚徒困境这样的博弈中,个人的最优战略不依赖于他人的选择。这样的最优战略被称为“占优战略”。如果博弈中每个参与人都有占优战略,所有参与人的占优战略就构成一个占优战略均衡。衡。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我们就知道博弈的均衡结果是什么。 0 0 0
- 如果不同纳什均衡之间有帕累托效率意义上的优劣之分,通过无成本或成本较低的相互交流,对所有人都有利的帕累托均衡可能会出现。 0 0 0
- 如果博弈没有占优战略均衡,仅仅假定参与人是理性的不足以预测参与人的行为。理性的参与人如何行为,依赖于他是否知道其他参与人也是理性的,甚至要知道其他参与人是否知道自己是否是理性的,等等。博弈论用“理性共识”来概括这种高阶理性的假设。完全的理性共识在现实中很难满足,但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假设。 0 0 0
-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最重要、最一般化的均衡概念。它是指所有参与人战略的这样一种组合:在这一组合中,给定其他参与人的战略,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改变自己的战略。换言之,构成纳什均衡的战略对每个人都是最优的。纳什均衡意味着,基于信念的选择是合理的,同时支持这个选择的信念也是正确的。所以,纳什均衡具有预测的自我实现的特征:如果所有人都预测这个均衡会出现,它就一定会出现。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