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好金龜換酒》[17句]
傅真驚覺迷失在世俗標准與別人世界里的傅真,決心用一場間隔年尋找自我。她與丈夫毛銘基辭掉令人羨慕的工作,從英國飛往墨西哥,由北至南游曆了拉丁美洲數十 個國家。
一路上她親眼目睹了許多貧窮和不公,可人們仍以最大的樂觀和熱情投入生活,從容地盡其性命之理。他們並不因此生出戾氣,照樣心平氣和,照樣鼓盆而歌。
出發前她對生活有諸多不滿,回來後心中更多的是謙卑和感恩。她終于真正從心底里意識到自己是何等幸運——曾經擁有那份並不喜歡的工作是種幸運,拋下它周游列國也是一種幸運,能夠得到父母的理解是一種幸運,漫長旅途上有愛人相伴更是幸運。
在大山大水的自然之間,從拉丁美洲人的生命智慧里,傅真找到了內心的某種平靜,也建立起重新“入世”的精神力量。
下辑:
《原諒我,來不及愛你》[24句]
- 于我而言,達到內心平靜的竅門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不僅要滿足于你所擁有的東西,還要滿意于那些你並不擁有的東西。從拉丁美洲人們身上,我領悟到了這點。一路上我親眼目睹了那麼多的貧窮和不公,可人們仍以最大的樂觀和熱情投入生活,從容地在那里盡其性命之理。很多人也常常接觸外國游客,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知道對方手機的價格是自己一年的收入,可他們並不因此生出戾氣,照樣心平氣和,照樣鼓盆而歌。我覺得這並非源于“富貴于我如浮云”的沖淡胸襟,而是他們長期生活在自然中的結果。 0 0 0
- 回首時覺得時光飛逝,可是落實到每一天又好似度日如年——每天都望眼欲穿地盼著周末,盼著假期,而這一姿態本身又讓我覺得心酸而惶惑,仿佛在盼望著時間的飛逝,盼望著自己的生命早日終結。 0 0 0
- 就坐在店門口,嘴上沾著碎渣,享受著一塊五的愛情。 0 0 0
- 達到內心平靜的竅門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不僅要滿足于你所擁有的東西,還要滿意于那些你並不擁有的東西。 0 0 0
- 從波瀾壯闊的山河中去了悟自身的局限是十分有效的,否則我們就有可能在日常生活的流變中感到焦慮和憤怒。不只是自然違抗我們,就連生活本身也是不堪忍受的重壓。然而,自然界中廣闊的空間卻最充滿善于和敬意地提示了所有超越我們的事物。如果我們用更長的時間與它們相伴,它們會幫助我們心服口服地接受那些無法理解而又令人苦惱的事物,並接受我們最終將化為塵土這一事實。 0 0 0
- 我的確相信人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可是既然能做到的只有極少數的人,你不得不承認這也還是需要某種運氣。我想所謂命運,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說,大概就是杯子是什麼形狀,水就是什麼形狀。這種說法太悲觀太不勵志,可這才是事實。 星星中毒症的人自救的辦法之一,找喜歡的書看進去。 0 0 0
- 薩莎並不是一個特例,正相反,她完全可以代表我和銘基在旅途上遇見的某一類人群。這類人往往擁有自己特殊的才智或者好奇心,生活狂放不羈,對平凡的事物不屑一顧,卻願意用生命來交換那些真正吸引他們的東西。他們的人生好像一直在用力地燃燒,我猜他們渴望爆炸——像像行星相互撞擊那樣爆炸。是的,在旁人看來,他們在莫名其妙地消耗自己,他們總是離危險那麼近,毫不必要的近,可是我也知道,他們一定在那個過程中得到了我們這些“正常人”永遠無法獲得的東西。 0 0 0
- 拉丁美洲讓我意識到人類是多麼的需要自然—不僅需要它所提供的資源,也需要它來培養我們的精神,撫慰我們的心靈。 0 0 0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曾說:對于現在的世俗化個人來說,要在世界里理解一種更深刻、更淵博的意義。方法之一就是閱讀偉大的文學小說。我們在閱讀它們時將理解,世界以及我們的心靈擁有不止一個中心。我想達到這一認知的另一種辦法就是旅行。說到底,我們無法僅從書本上學到一切,因為知識和智慧是不一樣的。智慧來自于經驗,來自于生活,來自于你與這個世界發生的聯系。 0 0 0
- 不常接觸血液和內髒的生活其實也像是逃避現實。 0 0 0
- 要是我們五歲,我覺得他會給我們一人一張"今天表現很好"的卡片。讓我們帶回家給媽媽看。 0 0 0
- 倘若此刻她推開時光之門向我走來,恐怕只會與我擦肩而過,根本認不出這個委頓世故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0 0 0
- 如果有人能夠理解你,那麼即使與你待在房間里,也會如同在通往世界的道路上旅行。我何其幸運,有一個理解我的人願意與我一道去真實的世界旅行。 0 0 0
- 是的,真實本身就是美,卑微的,受挫的,瘋狂的,無情的,百內將它們統統擁抱著,從不揚棄任何東西。夕陽下,云霧里,冰川上,大雪中,它向我們坦坦蕩蕩地展示著自己的美—整體即是美,美從來都不是被包圍在窄圈里的漂亮而脆弱的東西。 0 0 0
- 我更意識到,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我所看到的世界都只是極小極小的一部分,真正的世界更寬廣,更神秘,更深幽。我得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把這一點忘了,我的學會用這方面得到的知識證明那方面的疑問,我得避免將殘缺不全認作真實,我得找到一個超越了憤怒和悲哀的完整世界。 0 0 0
- 有時我們選擇改變,並非經過深思熟慮,而更像是聽見了天地間冥冥中的呼喚,呼喚你前往另一個地方,過上另一種生活。你也許會發現,山那邊的世界並沒有吃人的野獸,反而開滿了在你的家鄉隨處可見的鳳凰花;那里的人們以玉米為主食,可是每一道菜肴都少不了你最熟悉的青檸檬;你在那里遇見了一個人,他的膚色面貌與你完全不同,可是你們卻有著驚人的默契和相通的靈魂……你並不一定會從此擁有更美好的人生,可你仍然感謝天地和人世所帶來的這些變化和發生。不然你大概會一直好奇和不甘吧——家門前的那條小路,到底通向了什麼樣的遠方呢? 0 0 0
- 幾個月前我在香港吃了一頓相當昂貴的日本蟹宴,冰涼美味的蟹肉一口口滑入喉嚨,喚起的卻是輪番交替的滿足與空虛。明明是至高無上的美味,卻像是永遠也得不到真正的滿足。對此我一直心存疑惑,直到讀完《孤獨美食家》中的《石蟹》一篇,我才終于明白了自己的感受——那是一種“奢侈的失落感”,是人們在享受了美妙無比的高潮(無論是食物、性愛還是其它)之後往往難以逃避的失落和空虛。而這也恐怕正是書名中“孤獨”二字的注解。我們注定總被欲望(食欲、物欲、情欲。)所驅使,與他人和世界建立起種種聯系,卻也注定在欲望得到滿足之後陷入黑洞般的空虛。周而複始,永無止境,刺激而又徒勞。說到底,人注定是孤獨的。(評《孤獨美食家》)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