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10句]
馬家輝第一部分“日落”輯錄作者在美國留學攻讀碩士和博士課程時所寫的隨筆雜感,是馬家輝的成名之作。這些文章寫作的時間大約是1989至1996年間。當時作者的身份有時是學生,有時是助教或講師;有時候在伊利諾伊州的芝加哥,有時候在威斯康星州的麥迪遜;有時候是春光明媚,有時候是風狂雪暴;有時候是情緒亢奮,有時候是意志消沉;有時候挫敗,有時候順遂;有時候狂傲,有時候自憐……
第二部分“月升”輯錄作者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的游曆體驗。從中國的上海、蘇州和澳門到英國的倫敦和牛津,從德國的漢堡,馬來西亞的新山和檳城到日本的大阪、有馬和神戶。
作者集結歲月流逝中的小感想,小故事,彙成一條關于生死愛欲、悲喜交加的隱秘激流。既有對青春歲月的緬懷和感傷,也有人到中年的淡定和從容。一篇篇文字糾結串聯起來的,不僅是一出個人的生活史,更是關于一個城市,乃至當代文化的簡約表達。
上辑:
《溫柔的路途》[12句]
下辑:
《愛戀無聲》[12句]
- 愛情是純體驗,焉有道理。世上若有最最無理可講之事,這便是。看對了,緣來了,情自至。緣去亦然。就是這般不可理喻了,何容什麼理論分析技巧方法來插嘴多事? 奢談不可理喻之事,皆是不可理喻之書。然而也正是做著不可理喻之事的不可理喻的人才會讀不可理喻之書。 情人節可能是一年之中最最多余的一個節日。情人的手有如魔術師的棒,有辦法將每一個節日變成情人節。聖誕新年不在話下,連父親節母親節兒童節都可以。你送禮物給我父母,我陪你揀禮物給小朋友。情在,情人在,無日不是情人節。 0 0 0
- 那一夜,在燈下啃讀橫行霸道的西洋經典,忽一抬頭,赫然看見窗外雪粉漫飛,天色是詭異的橘紅,折映成淡紅的雪粉仿佛帶著某種早經安排的韻律在風里旋舞。隔著窗,我真懷疑是否有人故意躲在什麼地方播放音樂,遙遙指揮風雪排演一場美麗的旋舞曲,以慰我寒夜誦讀之苦。好一場善解人意的雪襲。 0 0 0
- 日記是一種很奇特的東西,它原是你的延伸,你把記憶儲存在紙上,後來,記憶消退,文字留存,延伸反變主體,日記成為你曾或如此或如彼地活過的確實證據。我來過,我走了,真正令你心動的可能不是我而只是文字。 0 0 0
- 跟華人交往,剛相反,圈子小,彼此太熟絡了,變得彼此有期待、有瓜葛、有沖突。友情太“重”了,反會壓得心里不舒服。 0 0 0
- 備課、講課、導課、控制自如,于是連心情亦自如。自己知自己事,哪里精彩,哪里“交行貨”,心知肚明,無須通過學生臉色了解。開始明白,學生臉色好壞受許多因素影響,不一定直接跟我的表現有關。站講台本來就是一種“良心事業”,盡不盡責,講者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權。若真有愧,應是對自己的失責有愧,而非對學生的臉色有愧。我是“麻木”了,但絕對沒有“不仁”。 0 0 0
- 向來認為,好的愛情應該像好的宗教,能夠使人升華、令人邁向真善美。如今更信,壞的愛情亦如壞的宗教,能夠使人執迷到不惜以生命來表達一切、換取一切。 0 0 0
- 校園生活是一種很刺激但也很呆板的生活。它的刺激在于精神生活世界之廣闊,在書堆中打滾兒無視時間限制,令人忘了身之所在時之所在;它的呆板在于日常生活形態十分固定,定時上下課、開會、研究,大同小異。時間便在刺激與呆板之間飛逝,不覺,不覺,直到某些關口才驚訝今昔之異。書中一月,世上仿佛已一年。新鮮人,畢業生,研究院,長路走下去,新來的講師,老去的教授,一一可以預見。生活便如是。 0 0 0
- 人生最遺憾的事,就是那些我們在臨死前會後悔自己沒有做或做錯了的事。 0 0 0
- 我們活在手機里,我們活在博客里,虛擬世界猶如一個龐大無比的“生命銀行”,你在今天的記憶儲存到里面,明日提取,宛如隔世。你雖然老了,但你的青春並沒人間蒸發,它們只是跟你的肉身分離了,在另一個空間中自由存活。即使你不在人間,你的青春依然不生不滅地自在運轉。 0 0 0
- 所謂“人生意義”就在口腹之欲的滿足。 粥來,入口,滾燙的粥水緩緩進入冰冷的胃腸,渾身頓感溫暖,心頭亦是。刹那間,一陣接近完美的滿足感湧起。如果世間有所謂“真實”,這便是。 這種“真實”,完完全全屬于你,而且只屬于你,誰也搶不走,宜無法分享。當燙燙熱熱的食物像電流一般觸動你那轆轆饑腸時,你將發現,人世似乎什麼都是虛假的,朋友會背棄你,親人會離別你,愛情會淡忘你,功名利祿會折磨你,只有經口入胃的食物,才是最真實的真實,才最穩靠。只有當胃被填滿時,你才領悟什麼叫做“永恒”,什麼叫做“圓滿”。那胃腸,才是人世的天國。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