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拉一点也无妨》[9句]
约翰·佩里一本拖了15年才写成的小书
资深拖延者兼堂堂哲学家佩里教授,在这本风趣机智的小书中为拖延者翻了案。其实,大部分拖延者都不是一事无成的窝囊废,在逃避那些“本该做的事情”的同时,拖延者们还是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不少其他事情嘛。
在这本充满哲思的小书中,佩里慷慨地分享了他多年来得出的一套战“拖”心法。比如,拖延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畏难心理,调整待办事项清单,办成不少不那么重要但也挺重要的事情,例如:第一项,学外语;第二项,翻修厨房;然后你就可以很骄傲地说,我做完了第三项,遛狗。
拖拖拉拉不是罪。最重要的是,佩里希望拖延者们能够不再从心理上“对抗”拖延,而是学会“接受”自己的做事习惯,并聪明地利用它。毕竟,沮丧和罪恶感只会加重我们拖延的欲望。
多年来,佩里一直有心要为《结构化拖延法》添加內容,不料积习难改。如今,沿着这篇短文的思路,同时拖着作业不改,论文不看,佩里终于为自己正了名——他确实写完了这本书,在首次提出该理论仅仅15年之后。
下辑:
《活着就是恶心》[78句]
- 我发现了一个小窍门,能在我忍不住想上网闲逛的时候管住自己。那就是,等到某件肯定会发生的、能打断我的事情快来了的时候再上网。 0 0 0
- 你还可以做个预防性的任务清单:花点时间想想看,如果你的一天从早晨开始就拐上了岔路会是什么情景,然后你可以据此采取些预防措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0 0 0
- 能后天做的事,我绝不明天完成。万一后天我不在了呢,那不白做了。 0 0 0
-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闹钟。咱们这些结构化拖延者很可能会把闹钟按掉,然后翻身接着睡。很多闹钟都有“小睡”功能,让赖床变得更为简便。如果你能从床上伸手去吧“小睡”键给按掉,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好的办法就是再买个闹钟,响声很大的那种,比第一个的响铃时间晚两分钟,然后放到厨房的咖啡壶旁边。 0 0 0
- 对于拖延者来说,电脑也是个祸害,因为人们太容易把时间浪费在毫无价值,又与手边任务毫不相干的事情上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处理电邮和上网。 0 0 0
- 无论面前的任务是大还是小,是罕见的难题还是日日重复的劳役,把它拆分成没那么困难的小块。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必要的话,就一个翅膀接着一个翅膀。这样一来,你的每日清单会变得相当详细。一旦完成清单开头的几项简单任务,你就会有一种流畅的成就感。这张清单里应该包括“要做”,也包括“不要做”。 0 0 0
- 我想再强调一遍的是,你必须提前把这个待办清单写好,前一天晚上就很不错(但也别太早了,免得还没放到闹钟旁边就找不到了)。睡觉前,你可以想象一下起床之后做完一大堆事儿的情景。千万别等到闹钟响了之后再琢磨今天你想干什么,否则,你的清单上很可能就会加上一项“翻个身,继续睡”。 0 0 0
- 点开这些链接,简直就是一头栽进了兔子洞。你很可能花了好几个小时,在网页间转来转去,结果蓦然抬头才发现已经日落西山,一天已经过去。 0 0 0
- 有些事情先放一放,问题倒也不大,但对于大多数任务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你着手做的时候,心里要有数:做到“蛮好”就可以了,或许比“蛮好”再好一点儿,但是犯不着追求完美。 你必须养成习惯,接下一件任务时就逼着自己分析一下,看看“不那么完美”的代价有多大,好处又有多少。你必须问问自己:把这件事做到完美无缺,有多大意义?比起“蛮好”的结果,“完美”会更有用处吗?比起“一般般”又如何呢?你还得问问自己:在这件事上,我真愿意做到完美无瑕的可能性有多大?结果完美与否对我来说有多大区别?对别人呢?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