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特根斯坦笔记》[59句]
    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笔记》又名《杂论集》、《文化与价值》,是着名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从25岁直到他去世为止所作的格言式笔记精选集,由维特根斯坦的密友、弟子和遗嘱执行人冯·赖特教授选编而成,內容涉及音乐、建筑、哲学、文学、宗教等不同范畴。
    维特根斯坦遗留的手稿中有大量的笔记,它们散见于那些着作的正文之中,这些笔记跟他的哲学着作没有太直接的联系。笔记中有些是自传性的,有些涉及哲学活动的本质,还有一些涉及普遍性的论题,诸如艺术或宗教的问题。通常不能将它们与哲学正文切割开来,不过,维特根斯坦本人在许多地方暗示过,他用括弧或其他的方式将它们作了区分。
    有些笔记限于一时,是短暂的。大部分笔记则饶有趣味。有时它们给人的印象隽永而美丽。对于遗着保管人来讲,显然有必要将若干笔记交付出版。冯·赖特受到委托选编这些材料。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如何圆满地完成这项工作,对此我作了许多不同的设想。比如说,起初我的设想是按照它们涉及的话题来加以编排,诸如“音乐”、“建筑”、“莎士比亚”、“格言箴语”、“哲学”等等。
    0 0
此专辑的句子
  • 维特根斯坦

    0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香港及台湾译作维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后入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于1889年4月26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是欧洲钢铁工业巨头,母亲莱奥波迪內,哈耶克外祖父之姑表妹,是银行家的女儿。路德维希在八个子女中排行最小,有着四分之三的犹太血统,于纳粹吞并奥地利后转入英国籍。
    维特根斯坦自幼跟随兄姊在家里接受教育,然而家庭教育的结果却无法使其达到正规高中的接纳标准。直到1903年在通过入学考试后前往林茨的一所以技术着称的中学学习,与阿道夫·希特勒是同学,不过尚未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两位重要人物有过任何深入的交往。
    和一些伟大人物一样,维特根斯坦在中学的成绩并不好,大都处于中下水平,在度过了三年的不愉快后,更带着高考的落败离开了这里。少年路德维希爱好机械与技术,十岁时就制出过一台简单实用的缝纫机。其最初的志向在于物理学,曾经渴望师从着名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然而,后者于1906年自杀,使得维特根斯坦的希望毁于一旦。随后维特根斯坦又立志成为一名工程师。
    维特根斯坦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人类生存本质有着深刻的感知。早年维特根斯坦家族有着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是长期的艺术捐助商,勃拉姆斯、马勒等是这个被音乐充满的家庭里的常客。维特根斯坦家族成员中音乐天赋不算突出的路德维希其单簧管演奏也很有造诣,同样,被认为是有书面表达障碍的维特根斯坦的文笔却也十分精湛。
更多相关句子
看看其他标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