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轮问路》[13句]
史铁生《扶轮问路》为史铁生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
《扶轮问路》是史铁生近两年的思想所得,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沉思冥想是他的足迹,他比四肢健全的人走得更辽阔更高远,对人生、对社会、对命运、对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思考,像盐溶于水、雪花融化于大地,渗透在平白如话的文章中。此书还收录了史铁生的诗,这是他心灵的密语,只有在星光璀璨的深夜,凝神谛听,才能领悟到神启的灵光。
书中,花钱的事、看不见而信、理想的危险、乐观的根据……史铁生通过洁净文字,铺陈着自己对人生、社会、命运、价值观、世界观的思考。作家陈村曾言,自己喜欢史铁生作品的“最大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做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內心。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上辑:
《记忆与印象》[22句]
下辑:
《活着的事》[10句]
- 思考不仅是先于读书,而且是重于读书。“带着问题学”总还是对的,唯不必“立竿见影”。 0 0 0
- 人不可能逃避大地生活,死都不能,至于肯定,则是指向永恒的追寻与超越,即大地对天穹的仰望——那一曲博大的音乐从来就是充天盈地 0 0 0
- 还有抑郁症,古人或看那是天赋异禀吧:没人招他没人惹他也没人帮他,不会儿工夫他就能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面色青苍、呼吸紧促,神情恍而惚之,周身僵且硬也。检查吧,没毛病;谈谈吧,啥也懂。这对唯物主义是个打击,单凭某种“意念”就能做这么大的功。 0 0 0
- 读书也是一样,不要多,要诚实;不在乎多,在乎善思。 0 0 0
- 我还是相信庄子的一句话:“乘物以游心”。器物之妙,终归是要落实于心的。 0 0 0
- 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 0 0 0
- 愿意的,命运领着你走;不愿意的,命运拖着你走。 心中之怨遇人成嗔,嗔他人不合己意;遇物为痴,痴世界不可已心。 0 0 0
- 读而不思,自然省得出去惹事,却容易养成夸夸其谈的毛病,说了一大片话而后不知所云。国人似乎更看重满腹经书,但有奇思异想,却多摇头――对未知之物甯可认其没有,对不懂之事总好斥为胡说。现在思想开放,常听人笑某些“知识分子”是“知道分子”;虽褒贬明确,却似乎位置颠倒。“道可道,非常道”,“君子之财,取之有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读书所求莫过知“道”。而知也知之,识也识之,偏不入道者,真是:“白瞎了你这个人儿”。 0 0 0
- 我写过一种人的坏毛病,大家讨论问题,他总好挑出个厚道的对手来斥问:“读过几本书呀,你就说话!”可问题是,读过几本书才能说话呢?有个标准没有?其实厚道的人心里都明白,这叫虚张声势。孔子和老子读过几本书呢?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读过几本书呢?那年月,书的数量本就有限吧。人类的发言,尤其发问,当在有书之前。先哲们先于书看见了生命的疑难,思之不解或知有不足,这才写书、读书、教书和解书,为的是交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双赢”,而非战胜。 0 0 0
- 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一次际遇,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间。 0 0 0
- 动物的牢笼是有形的阻挡,人的牢笼是无形的隔离 0 0 0
- 知识分子所以常招人厌倦,就因其自命博知,隔行隔山的都好插个嘴。事事关心本不是坏品质,但最好是多思多问,万不可粗知浅尝就去插上一番结论,而后推广成立场让人们去捍卫。 0 0 0
- 早晨一睁眼,身助心愿,心就像个孩子,驾驶着身之车只争朝夕;晚上一上床,心随身安,身就像辆破车,心再不要打扰它,只要维护它、安慰它:睡你的觉吧,万法皆空。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