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三部曲》[10句]
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幻影书》:最完美的作品!!
《在地图结束的地方》:最动人的作品!!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最睿智的作品!!
作品被翻译成29种文字,全球销量达600万册
写实电影般的深刻文字,黑色幽默,希区柯克式的悬疑与卡夫卡式的存在思考,《纽约三部曲》,一本混合着各种元素的非同凡响的小说。
虽然中国读者对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这个名字还不熟悉,但在美国,乃至欧洲,奥斯特早已是大师级的畅销书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9种文字。法国的新闻界称赞他是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德国,出租车司机也能在街上认出他来,向他索要签名;在英国,他的代表作《纽约三部曲》在一个星期內就被抢购一空。美国的出版商以40万美元的高价求购他的新书的出版权。许多广告商也试图借助他的名气来提高商品的吸引力。
若说一下我个人感想,我看了这部小说,觉得很有些亲切,那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生理性亲切感,就好像在听六十年代初比尔·埃文思和乔治·拉塞尔等人的纽约派新感觉爵士乐。我所以这样觉得,想必是因为奥斯塔作品的根本部分含有丰富的音乐性。行文简洁明快,极具音色和律动感。比之美国最近的“新现实主义”年轻作家,奥斯塔这个人一看就知其桀骜不驯。
《纽约三部曲》由保罗·奥斯特所着,在纽约这座“玻璃之城”,四处游荡的“幽灵”,闯入“紧锁的房间”。保罗·奥斯特成名作,一组奇异的后现代黑色侦探小说,语雷如刀锋般锋利,节奏如爵士乐般即兴,结构如迷宫般精巧。
《纽约三部曲》包括了玻璃之城、幽灵、紧锁的房间三个故事。
《玻璃之城》:深更牛夜,一个陌生电话打到侦探小说作家奎恩家里,这让他陷入了比任何侦探小说都更为扑朔迷离的案情之中。
《幽灵》:布鲁受属于怀特去监视跟踪布莱克。然而,一年过去了,一无所获的布鲁几近崩溃,他已经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跟踪,还是在被跟踪?
《紧锁的房间》:范肖失踪了,留下妻儿和一堆非同寻常的手稿。按照范肖的意愿,“我”被要求处理这些手稿。一切很顺利:手稿出版,“我”娶了范肖漂亮的妻子,“我”甚至成了孩子的父亲。然而,“我”却突然发现范肖其实还活着……
上辑:
《幻影书》[12句]
下辑:
《神谕之夜》[11句]
- 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情。需要你付出整个一生。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作家是没有自己的生活的。就算他人在那儿,其实他并非真的在那儿。 0 0 0
- 突然间他明白了自己的想法,他奇怪自己怎么会变得这么多愁善感,为什么所有这些念头老是缠绵不去。所有生出的这些事儿,他想,何以弄出这些让他感到受窘的事儿,原因就是你无人可以倾诉。 0 0 0
- 由于隔着一条街侦察布莱克,对布鲁来说就像是在照镜子,而并非只是窥视他者,他发现他也在观察自己。 0 0 0
- 由于我们天生的弱点,当我们想象着一件事情时,便会把自己投入其中,于是两件事情就凑到一起了,要摆脱这种境况就变得加倍地困难。 0 0 0
- 但现在的情况并不比过去更明朗,它的神秘性也与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相当。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就是这样:一次走一步,说一句话,然后是下一步。……因为信息是慢慢的显露出来的,每当它到来时,总会以沉重的个人牺牲作为代价。 0 0 0
- 每个生命都只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总和,可谓一次次歧路抉择的编年史——那一次次偶然,那些随机发生的事件,本身并不意味着什么,因为它们缺乏自身的目的性。 0 0 0
- 孤独包围着他,把他关在里面,随之而来的是他从未体验过的比恐怖更可怕的感觉。这使他非常迷惑,他总想尽快地从这种状 态转入另一种,于是长时间来,他就在这两种极端的状态中来回折腾,不知道哪一种是真实的,哪一种是虚假的。 0 0 0
- 我是我自己的人,他对自己说。我是我自己的人,除了自己,再没有人能替我负责了。 0 0 0
- 他最最不喜欢的就是电话的专制强横。不仅总是违反他的意愿来打扰他,还不可避免地要让自己屈从于它。 0 0 0
- 毕竟,在你真正具有人的意识之前,你自己的行为举止上也不会把对方当做一个人来对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