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谕之夜》[11句]
    保罗·奥斯特

    《神谕之夜》是保罗·奥斯特的2003年的作品,也是他迄今结构最精巧,悬念和人物更为错综的一部作品。故事从一个大病初愈的作家偶获一本蓝色笔记本开始,引发一连串神秘事件和生活变故,采用的依旧是典型的奥斯特式叙事,故事里套故事。最里面的核是一个取自《马耳他之鹰》里的一个失踪故事。通过悬念、巧合和细节的设置,在清晰如流水的讲述里,奥斯特不动声色地全面展开了他的哲学。而沉浸在纽约故事中的读者,在想象与现实,过去、现在与未来明暗交错的间隙,似乎对写作、时间和存在的本质也有了惊鸿一瞥的感受。 以其哲思迷离、文风幽淡的十三部小说和多部文集,保罗·奥斯特被认为上承了卡夫卡和博尔赫斯的文脉,又与约翰·巴思等当代达人并称。他的作品曾像张爱玲的小说定义三四十年代上海市民风情一样定义了世纪末的纽约生活。在近作《神谕之夜》中,他回到他所喜爱的主题,讲述了一个关于作家和写作本身,幽暗而充满悬念的纽约故事。
    生命的偶然,像不定时发作的病毒
    而人生又有几层世界,你究竟生活在哪里?
    他有一张完美度近似汤姆•克鲁斯的脸。他像上帝雕琢他的脸一样雕琢他的小说。他就是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上承了卡夫卡和博尔赫斯的文脉,又与约翰•巴思等当代达人并称。在《神谕之夜》中,他讲述了一个盘根错节,充满悬念和神秘感的故事。大病初愈的作家西德尼偶然买到一本蓝色笔记本。这个神秘的笔记本似乎触发了一连串的怪事:西德尼灵感突发,在这本魔幻笔记本的引领下重新投入写作,而他身边又同时发生了一个接一个的事件。
    0 0
此专辑的句子
  • 保罗·奥斯特

    0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 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电影导演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被视为是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1947年生于新泽西州的纽渥克市。在哥伦比亚大学念英文暨比较文学系,并获同校硕士学位。年轻时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不断尝试各种工作,甚至曾参加舞团的排练,只为了“观看男男女女在空间中移动让他充满了陶醉感”。
    他早年的创作一直深受一些法国诗人及剧作家的影响,而《纽约三部曲》(The New York Trilogy)则是他重新回美国文学传统的转折点。1990年他获美国文学与艺术学院所颁发“莫顿·道文·萨伯奖”;1991年以《机缘乐章》获国际笔会福克纳文学奖提名;1993年以《巨兽》获法国麦迪西文学大奖。他的诗作与散文并均获得“艺术基金”的奖助。作品除《瓦提哥先生》、《月宫》、《乌有之乡》《密室中的旅行》等小说外,还包括回忆录《孤独及其所创造的》、评论集《饥渴的艺术》及诗集《烟灭》。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多国语文。
    90年代起,奥斯特并积极参与电影工作,除为华裔名导演王颖编写『烟』的剧本(《烟》于一九九五年的柏林影展中赢得银熊奖特别评审团大奖、国际影评人奖及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并与王颖合导了《烟》和《面有忧色》(Blue In The Face)。1998年他更独立执导《桥上的露露》,他受蜜拉索维诺等演员的称许。他并且获选为97年戛纳影展的评审委员。目前与妻儿定居于纽约布鲁克林区。
    2004年保罗奥斯特的新作《神谕之夜》(Oracle Night)在美国出版。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保罗·奥斯特最热情、最有生气的长篇小说,是一支普通人光荣而神秘生活的赞歌,感人而令人难忘。
更多相关句子
看看其他标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