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幸,學識的光榮並不是潔白無瑕的:拉普拉斯、拉格朗熱、夢熱門、夏普塔爾、貝托萊之流,這些奇才曾經是驕傲的民主派,後來都變成拿破侖的最卑躬屈節的奴仆。為了文學的榮耀,必須說:新文學是自由的,才能是缺乏獨立精神的;性格和才氣並不相稱,那些思想上升到天空頂點的人,沒有能力將他們的心靈提高到比波拿巴的腳跟更高的位置:他們聲稱不需要上帝,因此他們需要暴君。
    0 0 0 3 拷貝 二維碼 《墓畔回憶錄》
《墓畔回憶錄》[11句]
  • 夏多布里昂

    0

    夏多布里昂(1768~1848),法國作家。1768年9月4日生于聖馬洛,1848年7月4日卒于巴黎。父親靠做生意發財而購置了貢堡的地產。夏多布里昂的青少年時代常在這里度過。中學畢業後乘船去美洲探險。回國後由于參加了孔德親王的僑民團而逃亡到布魯塞爾和倫敦,在流亡中寫出了《革命論》等著作 。1800年回到法國 ,1801年發表《阿達拉》,1802年,包括《阿達拉》在內的《基督教真諦》全文發表,大獲成功。並為此受到拿破侖賞識。1814年發表《論波拿巴和波旁王室》,受到波旁王朝的重用,1830年七月革命後閉門寫作6卷巨著《墓中回憶錄》。
    夏多布里昂可以說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對大自然的描寫和對自身情感的抒發成為了一代浪漫主義作家的榜樣。他首創的"情感浪潮"的寫作方法成為了浪漫主義作家常用的濫觴。他的思想和政治行動多有矛盾,一方面推崇王政主義,一方面又崇尚自由,就連他自己也感到困惑。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