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分开看,世界上的每一次震颤,都各有其计划和目的,但把它们合拢来,它们就又自然而然地沉浸在将其连结的生命之流中。人们工作、奋斗,每个人都被他自己所关心的目标所操纵。但那些其中的因果关系,如果不是由某种更高的意识——超脱的自由所统辖的话,就无法适宜的运行。这样的自由来自:感受到所有人的生命都互相关联;它源于一个必然,所有的生命都必然互相流通——一种快乐的体验,觉得所有的事情不但发生在这埋葬死者的国度,同时也发生在别的区域里,这区域有些人称之为上帝的国,有些人称之为历史,还有些人称呼它别的名字。
    0 0 0 0 复制 二维码 《日瓦戈医生》
《日瓦戈医生》[47句]
  •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0

    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2.10 - 1960.5.30)苏联作家。生于画家家庭。参加过未来派文学团体。十月革命前发表过抒情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1914)和《在街垒上》(1917)。20年代塑造列甯形象的长诗《崇高的疾病》(1924)和表现俄国第一次革命的长诗《一九○五年》(1925~1926)、《施密特中尉》(1926~1927),得到高尔基的好评。30年代初写了自传体小说《旅行护照》(1931)和诗集《重生》(1932)等,反对以暴力实现革命的目的,并希望“不受蒙蔽地”观察国家的生活和认识它的未来卫国战争期间,发表《工兵之死》等诗,出版诗集《在早班列车上》(1943)和《冬天的原野》(1945)。1957年在国外发表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表现出对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的怀疑和反感,为此他受到国內的严厉批判,并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日瓦戈医生》获195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金,但由于受到国內舆论界的反对,他拒绝接受这项奖金。最后一本诗集《到天晴时》(1956~1959)流露出凄凉悲痛的情调。他掌握多种语言,翻译过格鲁吉亚诗人的诗、莎士比亚的剧本、歌德的《浮士德》和其他一些西方诗人的诗歌。1960年5月30日,他在莫斯科郊外彼列杰尔金诺寓所中逝世。到他死后二十七年,苏联才为他恢复名誉。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标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