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人類心靈發生較大影響的,不是刑罰的強烈性,而是刑罰的延續性。......處死罪犯的場面盡管可怕,但只是暫時的,如果把罪犯變成勞役犯,讓他用自己的勞苦來補償他所侵犯的社會,那麼,這種喪失自由的鑒戒則是長久的和痛苦的,這乃是制止犯罪的最強有力的手段。這種行之有效的約束經常提醒我們:如果我犯了這樣的罪惡,也將陷入這漫長的苦惱之中。因而,同人們總感到撲朔迷離的死亡觀念相比,它更具有力量。
0
0
0
1
拷貝
二維碼
《論犯罪與刑罰》
《論犯罪與刑罰》[12句]
-
切薩雷.貝卡利亞(Beccaria, Marchese di)(1738-1794年),意大利經濟學家、法理學家和刑罰改革者。他的著作《論犯罪與刑罰》(1764年)在整個歐洲有相當的影響力。他呼籲以更人道的方式對待囚犯,呼籲改革法律並改善監獄環境。近代資產階級刑法學鼻祖。
于1738年出生于米蘭的沒落貴族家庭。貝卡利亞16歲進入帕維亞大學攻讀法律專業,于1758年獲得法學學士學位。其後他參加了經濟學家彼得羅·韋里組織的進步青年小團體—拳頭社,就是在這個社團的那段時間,在與朋友們的討論中,他撰寫了那部不朽著作—《論犯罪與刑罰》,奠定了其刑事古典學派創始人的地位。
23歲加入“拳頭社”, 兩三年後,于1763年3月到1764年1月寫出了《論犯罪與刑罰》。1768年被授予米蘭宮廷學校的政治經濟學教授,1771年被任命為最高經濟委員會顧問,幾年後又擔任了財政法官,接著又接受了朱塞培二世的任命,領導國務委員會第三廳的工作。雖然在此期間寫了幾部美學和經濟學的著作及一些有關刑法改革方面的咨詢意見,但再也沒有寫出像《論犯罪與刑罰》那樣的傳世之作。《論犯罪與刑罰》在世界許多地區版本和譯本很多。
1791年,根據奧地利皇帝利奧波德的指示,貝卡利亞被任命為倫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員會成員。
1794年11月28日因中風在米蘭的家中去世。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