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之所以无法自我决定,也许不是听不见內心渴望的声音,而是他对于选择之后的自由状态感到害怕。因为,一旦他选择了而获得自由之后,他就必须负起获得自由以后的责任和伦理,必须对他自己的选择有所交代。
0
0
0
1
复制
二维码
《弗洛姆经典语录》
《弗洛姆经典语录》[39句]
-
弗洛姆(1900~1980年),国际知名的美籍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致力于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被尊称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此外,在德国时弗洛姆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移居美国后始终保持和该学派的关联。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佛洛依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
1922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次年入慕尼黑大学研究精神分析,并在柏林精神分析学院接受训练。1929年在法兰克福精神分析学院和法兰克福大学任教。1934年移居美国。先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弗罗姆十分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他承认人的生物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文化的或社会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决定的。人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具有孤独感,这是人在社会中达到个性化的必然结果。为了医治病态社会,他提出通过改善人的心理,解决有关人们的劳动组织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建立一个友爱、互助、没有孤独感的理想社会。着有《逃避自由》、《精神分析与宗教》、《论健全的社会》、《人类破坏性的分析》等。
爱利希·弗罗姆把心理学视为是人性之自我理解这一久远努力的延续。当运用人类学与社会学的洞见以拓展来自临床、心理分析和精神病学研究的知识之时,弗罗姆充分地汲取思想史的养料,并提醒他的读者:以往的伦理思索者乃是哲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弗罗姆在基本观点上是一个弗洛伊德主义者,且显示出弗洛伊德见解的广度与深度。他同时强调了弗洛伊德思想的开放性实质,因而避免了教条主义,并且能面对他最初的思想源泉仍然保持极有意义的游刃有余。尽管弗罗姆着有许多着作,但《逃避自由》是他最着名的一本。在此书中他论证,正如不能离开对文化內容的解释去理解个人一样,要理解社会过程同样不能不懂得作用于个人的心理过程。“前个人主义社会”给个人以安全,但严重地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发展。自中世纪的封建秩序解体之后,人已摆脱了传统的束缚,但他并没有在他个人自我实现的积极意义上获得自由。个人主义的历史发展已提供幸福的许多可能,但今天的个人必须有內在勇气去激发他全部的潜能,否则他就会寻求在限制自我的新的依赖形式中逃避他的自由。外界限制的根除不足以使人有积极的自由:“来”(from)自于什么的自由可能是个前提,但“去”(to)创造争取的自由对于人的成长是基本的。法西斯政权的兴起以援引在民主手段、经济秩序或政治欺诈中的经验不足来解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它置根于普及于人民大众的许多內在观点之中。
弗洛姆创立以关于人的处境的学说为基础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注重分析一定的经济结构对人的影响,提出社会性格及社会潜意识论,认为这些是联系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中介环节,并强调社会心理在社会进程中的作用。他试图据此解释现代西方人的困境及精神危机,就此提出社会改革论。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标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