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位青年本來有先進的思想,善良的用意,是最近二十五年以來這個時代里出現的典型人物,但是雖然他極力想要以獨立的見解判斷事物,而一旦事出非常,他卻不知不覺地還是信從小時候所受的教訓,還是成見習俗的奴隸。
0
0
0
4
拷貝
二維碼
《德伯家的苔絲》
《德伯家的苔絲》[18句]
- 她老不去找戶內的工作,因為她不知道,有智力,有體力,又干的了,又願意干的人,無論在哪一界里,都是非常地缺的,她只知道害怕市鎮和大戶,害怕有錢的,事故深的人家以及禮貌和鄉下人不同的人家。
0
0
0
- 過去的畢竟過去了,無論過去怎麼樣,眼前卻是不存在了。
0
0
0
- 兩個人一旦分離,不在共同的居室和共同的環境里,那就要有新的事物不知不覺的生長,把空下的地方填起來,意外的事故阻礙了舊有的打算,往日的計劃也就要被忘記了。
0
0
0
- 但是事情既已無可奈何,他就轉身彎腰,急忙往前趕路,不再去想這件事了.
0
0
0
- 凡是有鳥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
0
0
0
- 這位青年本來有先進的思想,善良的用意,是最近二十五年以來這個時代里出現的典型人物,但是雖然他極力想要以獨立的見解判斷事物,而一旦事出非常,他卻不知不覺地還是信從小時候所受的教訓,還是成見習俗的奴隸。
0
0
0
- 越是有智慧的人,越能發現別人的本色。
0
0
0
- 不過這樣完美的文明,不能預言在先,甚至于也不能懸想為可能.我們只曉得,現在這件公案,也和幾百萬件別的公案一樣,並不是一個完全整體的兩半,正當完全適宜的時候,兩兩相遇;而是兩半里,那迷失不見的一半,在愚蠢冥頑中,獨自到處游蕩,一直游蕩到事過境非.無可奈何的時候.由于這種行動的拙笨遷延,就生出來了種種焦慮.失望.驚恐.災禍.和非常離奇的命運.
0
0
0
- 有缺喊的人勝過完美無缺的人。
0
0
0
- 她也許看清了是什麼使她完全抬不起頭來——是她心里以為人世間老在關心她的境遇——這種想法完全是建立在幻覺之上的。除了她自己而外,沒有人關心她的存在、遭遇、感情以及複雜的感覺。對苔絲身邊所有的人來說,他們只是偶爾想起她來。即使是她的朋友,他們也只不過經常想到她而已。如果她不分日夜地離群索後,折磨自己,對他們來說也不過如此——“唉,她這是自尋煩惱。”如果她努力快樂起來,打消一切憂慮,從陽光、鮮花和嬰兒中獲取快樂,他們就又會這樣來看待她了——“唉,她真能夠忍耐。”而且,如果她獨自一人住在一個荒島上,她會為自己發生的字情折磨自己嗎?不大可能。
0
0
0
- 在他的神態和目光里,隱藏著某種混亂、模糊和心不在焉的東西,叫人一看就知道他這個人也許對未來的物質生活,既沒有明確的目標,也不怎麼關心。可是當他還是一個少年的時候,人們就說過,他是那種想做什麼就能把什麼做好的人。
0
0
0
- 路上走來兩幫人,一幫是男人和後生,一幫是女人。兩幫人的腦袋沐浴在朝陽里,腳還處在黎明中。
0
0
0
- 他們兩個胳膊相互接觸,衣裾相互摩擦,並列站在一起,表面上看來真像是一體的兩肢,然而誰知道,實際上卻隔得南極北極那麼遠呢
0
0
0
- 她向自己發問,貞潔這個東西,一旦失去了就永遠失去了嗎?如果她能夠把過去掩蓋起來,她也許就可以證明這句話是錯誤的了。有機的自然都有使自己得以恢複的能力,為什麼唯獨處女的貞潔就沒有呢?
0
0
0
- 如果她剛剛被上帝創造出來,一出世就發現自己是一個沒有配偶而生了孩子的母親,除了知道自己是一個還沒有名字的嬰兒的母親而外,對其它的事一無所知,難道她還會對自己的境遇感到絕望嗎?不會,她只會泰然處之,而且還要從中找到樂趣。她的大部分痛苦,都是因為她的世俗謬見引起的,並不是因為她的固有感覺引起的。
0
0
0
- 因為世間萬事,雖然計劃得精心細意,盡情合理,而實行得可粗心大意.違情背理,所以呼喚人的和被呼喚的,很少能夠互相應答;戀愛的人和戀愛的時機,不很容易湊巧相合.如果兩個人見了面兒就能前途美滿,老天偏難得正當其時,對他那可憐的人說一聲"你瞧!",不等到捉迷藏的把戲,把人累得筋疲力盡,他也很難得說一聲"這兒!",指引那高呼"哪兒?"的人.將來人類的文明,有進化到至高無上的那一天,那人類的直覺,自然要比現在更銳利明敏的了,社會的機構,自然要比掀騰顛簸我們的這一種更嚴緊密切互相關聯的了;到了那時候,那種進化了的直覺和進化了的社會機構,是不是就能把這種事序混淆的情況矯正過來,我們也許很想知道知道.
0
0
0
- “要覺得靈魂出竅,一種最簡單的方法,”苔絲繼續說,“就是晚上躺在草地上,用眼睛緊緊盯著天上某顆又大又亮的星星;你把思想集中到那顆星星上,不久你就會發現你離開自己的肉體有好幾千里路遠了,而你又似乎根本不想離開那麼遠。”
0
0
0
- 人生意義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變遷,而在乎內心的經驗。
0
0
0
-
托馬斯·哈代,英國詩人、小說家。他是橫跨兩個世紀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創作以小說為主,繼承和發揚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傳統;晚年以其出色的詩歌開拓了英國20世紀的文學。
哈代一生共發表了近20部長篇小說,其中最著名的當推《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還鄉》和《卡斯特橋市長》。詩8集,共918首,此外,還有許多以“威塞克斯故事”為總名的中短篇小說,以及長篇史詩劇《列王》。代表作品有 《韋塞克斯詩集》,《早期與晚期抒情詩》,《德伯家的苔絲》。
哈代的創作時期包括從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帝國主義的階段。他看到資本主義制度給勞動人民,尤其是給農民帶來的不幸和災難,對他們表示同情。他的小說一直以故鄉道塞特郡和該郡附近的地區作背景。這是一個幾乎沒有工業可言的農業區,但它同樣受到資本主義的滲透。特別是七十年代以後,資本主義的侵入破壞了整個農村,使農村的宗法社會的基礎徹底崩潰。他觀察了農業危機在道塞特郡所造成的悲慘後果,描寫這一地區農民所受的災難。但是他用唯心主義解釋社會變化的原因,認為支配人的命運的是一種“彌漫宇宙的意志”。這是宿命論的觀點。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