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繼續說:“大約二、三十年前,紐約費城管弦樂團指揮這麼形容過中國音樂:他說,中國音樂聽起來跟中國字很像。他的意思是指那音樂的聲音是一塊一塊的。他說西方音樂不是那樣的。” “當我聽到時,我心想,他在說些什麼?但是,當我在研究這個正方形特征時(指漢字是正方形的——馮扭扭注),我突然發現跟他所說的差不多。他所形容的中國音樂是塊狀,而非流動的線狀。那是很意象式的解釋,但是我想,他很可能觸及了(中國人)潛意識中很深的原始層面。”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甲骨文》
《甲骨文》[17句]
  • 彼得·海斯勒

    0

    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偉,(1969年6月14日-),出生于密蘇里州哥倫比亞市。普林斯頓大學主修英文和寫作,牛津大學英國文學碩士。 曾任《紐約客》駐北京記者,以及《國家地理》雜志、《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等媒體的長期撰稿人。海斯勒是全球著名的旅游觀察者,曾多次獲得美國最佳旅游文學獎。
    何偉創作的中國紀實文學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尋路中國》記錄了1996至2007的中國,而這處于世紀之交的十年恰是中國曆史上最關鍵的時期之一。正是在這十年中,中國經濟實現了騰飛,中國對外部世界的影響力開始增大。更重要的是,這是鄧小平去世後的第一個十年。在這十年中,中國社會的面貌發生變化,大規模的政治事件與強力領袖開始從中退卻。相反,中國巨變的推動者變成了普通人——走向城市的農民、邊學邊干的企業家,他們的對改變自己生活和命運的渴望是過去這十年翻天覆地邊變化的決定性因素。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