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過去的人類猜想,宇宙中第一代恒星往往都是大質量恒星,質量在太陽的30到300倍,但是那樣的大質量恒星在物理上非常不穩定, 理論上說,當一個恒星質量大到太陽質量的160到240倍時,它們內部的高溫、高壓條件就可以使得光子可以轉化成一對電子和正電子。這個過程要吸收大量的能量,這使得恒星核心溫度降低,膨脹力變小,結果恒星在自己引力的作用下迅速坍縮,中心溫度急劇上升,引發整個恒星失控的核反應。這就會導致上百個太陽質量的巨大恒星瞬間爆炸。這樣不穩定的恒星,是很難產生大量碳元素的。而當早期宇宙中的恒星容易以成對的方式出現時,則各自質量下降一半,無形之中穩定性就大大增強了。 “嗯。目前最早誕生的中等質量恒星有多少。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我當上帝那些事兒》
《我當上帝那些事兒》[1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