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感成目的本身,其延長成了一門藝術;對高潮的規避是一項技術,性則儼然一門科學。從書本上學來的方法、得來的靈感都是為了增加欲望的渠道,被折磨的想像力得負責變換享樂的前戲,連精神本身也都管起了一個跟它的本性不搭,本來不該它指出的領域——這一切都是血液貧瘠化和肉身變態理念化的症狀。……這便是個體生命騙過了生命種屬,太過混吞的血液已不夠沖昏精神,血液也已被思想冷卻變薄,成了理性血……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埃米爾·米歇爾·齊奧朗經典語錄》
《埃米爾·米歇爾·齊奧朗經典語錄》[48句]
  • 埃米爾·米歇爾·齊奧朗

    0

    羅馬尼亞文學家和哲學家,二十世紀懷疑論、虛無主義重要思想家。
    埃米爾·米歇爾·齊奧朗(Emile Michel Cioran,1911-1997),有羅馬尼亞語及法語創作格言、斷章體哲學著述傳世,以文辭精雅新奇、思想深邃激烈見稱。生于羅馬尼亞鄉村一個東正教神父家庭,曾在大學攻讀哲學,1937年獲獎學金到巴黎留學;將近60年,一直在巴黎隱居,先住旅館,後住在閣樓里,極少參加社交活動,從不接受采訪。他曾鄭重告誡自己:“將你的生活局限于你自己,或者最好是局限于一場同上帝的討論。將人們趕出你的思想,不要讓任何外在事物損壞你的孤獨。”顯然,他是有意識地為自己創造了一種孤獨。
    在喧囂的、充滿功利和誘惑的20世紀,齊奧朗的存在無疑是一個奇跡。在孤獨中思想,在孤獨中寫作,在孤獨中同上帝爭論,在孤獨中打量人生和宇宙——孤獨成了他的標志,成了他的生存方式。在孤獨中,齊奧朗覺得自己仿佛身處“時間之外”,身處“隱隱約約的伊甸園中”。這種絕對的孤獨必然會留下它的痕跡。《生存的誘惑》《曆史與烏托邦》等著作奠定了他哲學家和文學家的重要地位。移居法國後,他一直用地道的法語寫作,文筆清晰、簡潔、優雅,字里行間不時流露出黑色幽默。在他看來,“寫作便是釋放自己的懊悔和積怨,傾吐自己的秘密”,因為“作家是一個精神失常的生物,通過言語治療自己”。他甚至感歎:“假如沒有寫作本領,我不知道我會成為什麼。”他的文字常葆有剖析和挖掘的力量,准確、無情,直抵本質。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