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级梵文的教学方法,又非一般当代语言那样,又深入浅,学语法,做练习,而是一上来就以文法为拐棍来读书——《罗摩衍那》大史诗中那拉王子故事。 0 0 0
- 午夜钟声一响,大家一面提高嗓门大喊:“新年快乐!”一面乱揿汽车喇叭或大摇响铃。五光十色的纸条片更是满天飞舞。这是我在美国所过的第一个新年。美国人的和善和天真好玩使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的欢笑嬉游中可以看出美国的确是个年轻的民族。 0 0 0
- 但是要做书虫,在现在的世界本不容易。需要具足五个条件才可以。五件者:第一要身体康健;第二要家道丰裕;第三要事业清闲;第四要志趣淡薄;第五要宿慧超越。 0 0 0
- 每天早晨必读《旧金山纪事报》,另外还订了一份《展望》(The Outlook)周刊,作为精读的资料。《韦氏大学字典》一直不离手,碰到稍有疑问的字就打开字典来查,四个月下来,居然字汇大增,读报纸、杂志也不觉得吃力了。 0 0 0
- 所以我以为章太炎先生对于中国的贡献,还是以文字音韵学的成绩为最大,超过一切之上的。 0 0 0
- 尊老的概念,在西方国家,几乎根本没有。西方社会是实用主义的社会。一个人对社会有用,他就有价值;一旦没用,价值立消。没有人认为其中有什么不妥之处。 0 0 0
- 欧柏林的生活是每天忙着上课、进图书馆、上实验室、运动、交女朋友。是什么把这些串联在一起的呢?第一,是因为要应付考试,要毕业;第二,是基于一种模糊的意识,认为健全的思想应该育于健全的体魄;最后是人类內在的好奇心。学校生活本身也能产生一种动力。 0 0 0
- 哈佛燕京学社的基金,用于资助东方研究,分为几种途径:(一)资助美国学生到东方学习⋯⋯(二)资助中国学生到美国学习,头一个是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的齐思和(致中)先生。(三)在哈佛和中国各教会大学颁发研究生奖学金。(四)支付中国各教会大学文史哲等系某些知名教授的薪金。(五)资助燕京大学图书馆和哈佛燕京学社总社图书馆购置图书。 0 0 0
- 《民报》社在小石川区新小川町,一间八席的房子,当中放了一张矮桌子,先生坐在一面,学生围着三面听,用的书是《说文解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讲下去,有的沿用旧说,有的发挥新义,干燥的材料却运用来说,很有趣味。太炎对于阔人要发脾气,可是对青年学生却是很好,随便谈笑,同家人朋友一般,夏天盘膝坐在席上,光着膀子,只穿一件长背心,留着一点泥鳅胡须,笑嘻嘻地讲书,庄谐杂出,看去好像是一尊庙里哈喇菩萨。 0 0 0
- 吐火罗文残卷只有中国新疆才有。原来世界上没有人懂这种语言,是西克和西克灵在比较语言学家W.舒尔策(W. Schulze)帮助下,读通了的。他们三人合着的吐火罗语语法,蜚声全球士林,是这门新学问的经典着作。但是,这一部长达五百一十八页的皇皇巨着,却绝非一般的入门之书,而是异常难读的。它就像是一片原始森林,艰险复杂,歧路极多,没有人引导,自己想钻进去,是极为困难的。 0 0 0
- 他将艺术分为两路,说小路艺术娱人,而大路艺术撼人。他看对象或作品亦分两类:美(besu)与漂亮(joli)。如果他说学生的作品“漂亮啊”便是贬词,是警惕。 0 0 0
- 为什么巴黎能有这样多有才能的美术家?因为在巴黎有生活虽穷困,而仍能安心工作的条件。在巴黎很少听到有人高声嚷嚷,一般说话声音都很轻。所以虽然一大片工作室,整天寂静无声。对艺术家来说,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技术锻炼是第一位的,生活方面的享受是无所谓的。没有钱,喝自来水,吃白面包,不算稀奇。美术家一般都不讲究服饰,巴黎大歌剧院,不穿晚礼服,不能进去,唯独美术家不受限制,当然一般学习美术的人,也买不起大歌剧院包厢或正厅的票。能在巴里学习美术,确实感到非常幸福。 0 0 0
- 清人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我正是如此了。 0 0 0
- 美国大学是美国20世纪工业文明最重要的企业。 0 0 0
- ⋯⋯人民的信仰,是传统中最內层的部分。的确,宗教信仰是传统的。没有传统,特别是反传统,就得不到精神安慰。大多数美国人都是基督徒,其所以如此,并非基于逻辑上的理由,纯粹是因为他们的家庭和国家的传统使然。 0 0 0
- 大学城是各国留学生的宿舍,法国提供地面,由各国自己出资建馆。当时的瑞士馆是勒·柯彪西(Le Corbusier)设计的新型建筑,是悬空的,像树上鸟窝。日本馆保持他们的民族风格。中国呢?没有馆,据说当年建馆经费被贪污了,因此中国留学生分散着寄人篱下。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