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句:感覺是私有的。
- 假設他在這樣做時總是把A寫成b,把B寫成c,把C寫成d,如此等等,一直到把Z寫成a,那又怎樣呢?——當然,我們仍應把它稱為根據圖表作出的推導。 0 0 0
- 一個人有生以來第一次進行回憶,並且說:“是的,我現在明白什麼是‘回憶’了,回憶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他怎麼知道這種感覺便是“回憶”呢? 0 0 0
- 所有命題都是同等價值的。 0 0 0
- 我們說:“他的聲音里所表達的東西是真實的。”如果它是虛假的,我們就覺得在它後面還有另一種東西。——他向世界露出這張臉,他的內心里還有另一張臉。——但這並不意味著當他的表情是真實的時候,他有兩張相同的臉。 0 0 0
- 如果我僅僅從自已的情況中知道,那我就只知道我如此稱呼的東西,而不知道別人如此稱呼的東西。 0 0 0
- 說謊是一種語言游戲,像任何其他語言游戲一樣,它是需要學習的。 0 0 0
- 公式的意指方式決定了要采取哪些步驟。 0 0 0
- 我們讓一個能夠流利地閱讀的人讀一個他從未看見過的文本。他給我們讀,——然而,他給我們的感覺是他在背誦(這也可能是某種藥物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我們應當說他其實沒有閱讀這個文本?在這里,我們是否允許以他的感覺作為衡量他是否閱讀的標准? 0 0 0
- 你的想法是那個意指命令的動作已經以它的方式越過所有的步,當你意指時,你的心似乎已經飛到前面,在你的身體到達這一步或那一步之前完成了所有的步。 因此,你傾向于使用這樣的表達:“甚至在我在筆頭、口頭或思想上完成那些步之前,我其實已經完成它們。”它們似乎是以某種獨特的方式被事先決定的、預期的,——因為只有意指的動作才能預期實在。 0 0 0
- 意指某個東西就好比向某人走去。 0 0 0
- “命題真是一種非常奇怪的東西!”在這里,已經隱藏了我們對邏輯的崇高化的全部看法,即假定命題符號和事實之間有一個純粹的中介物這樣一種傾向,或者試圖把符號本身加以純化、崇高化。——因為,我們的表達形式誘導我們去追求幻想,千方百計地阻止我們看清楚邏輯並沒有涉及什麼不尋常的東西。 0 0 0
- 哲學研究的結果是發現一些純粹的胡說八道,發現理性在向語言界線沖撞時留下的腫塊。正是這些腫塊使我們認識到這種發現的價值。 0 0 0
- 然而,我所理解的一個詞的意義是否適合于我所理解的一個句子的意思呢?或者,一個詞的意義是否適合于另一個詞的意義呢?——當然,如果一個詞的意義就是這個詞的用法,講這種“適合”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0 0 0
- 我們應當把恐懼的對象與恐懼的原因區別開。 0 0 0
- 人類語言的本質的一幅特定的像———我覺得事情是這樣的。 0 0 0
- 如果我說“我意指他”,很可能在我的腦海里會出現一幅圖畫,也許是一幅我怎樣看著他的圖畫,等等。可是,這幅圖畫只是像一個故事里的插圖。僅僅從它本身往往不可能推出什麼結論;只有當一個人知道這個故事時,他才會明白這幅圖畫的意義。 0 0 0
- 一個起否定作用的命題為了否定一個命題,首先必須在某種意義上使它為真。 0 0 0
- “所有的步驟其實都已采取”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再也沒有選擇的余地。一條規則一旦被賦予特定的意義,它就會畫出一條在整個空間里它將被遵循的路線。——可是,如果真是如此,它對我有什麼幫助呢? 0 0 0
- 那麼你所說的話歸根到底是這個意思:為了正確執行‘+n’的命令,在每一個階段(stufe)都需要一種新的頓悟(Einsicht)——一種直覺。”為了正確地執行命令!在每一個特定的點(Punkt)上采取的正確步驟(Schritt)是什麼,這一點是如何決定的。——“正確的步驟是那個與命令相一致的步驟,——就像命令所意指的那樣。” 0 0 0
- 你沒有關于這個超級事實的范例,卻被引誘使用這個超級的表達式(über-Ausdruck)。(可以稱之為哲學的最高級。) 0 0 0
- 我們想在關于語言使用的知識中建立起一種秩序,一種旨在達到一個特殊目的的秩序;它是許多可能的秩序之中的一種,而不是唯一的秩序。為此目的,我們應當不斷地強調我們的語言形式很容易使我們忽視的那些區別。這可能造成一種印象,仿佛我們把改造語言看做我們的任務。 0 0 0
- 我們稱為“遵守一條規則”的那種東西是不是一種只有一個人能做、而且在他一生中只能做一次的事情?這當然也是對“遵守一條規則”這句話的語法所作的一種注釋。 0 0 0
- 我們試圖把握理解的心理過程,這一過程似乎隱藏在那些比較粗糙、因而比較容易看見的伴隨現象的後面。然而,我們未能成功;或者更正確些說,沒有達到我們的真正企圖。因為,即使假定我發現在理解的所有這些事例中都發生某種東西;——但為什麼這種東西就應當是理解呢?當我說“現在我理解了”,因為我已理解,那麼理解的過程怎麼能夠被隱蔽起來?!如果我說它被隱蔽起來,——那我如何知道我要找的是什麼東西?我簡直弄糊塗了。 0 0 0
- 語法沒有告訴我們,語言為了達到其目的,為了對人產生如此這般的效果,必須如何構成。它只不過描述符號的用法,根本不解釋符號的用法。 0 0 0
- 正是在語言之中,期待與滿足發生接觸。 0 0 0
- 可以把報告這種語言游戲如此變一下花樣:即報告的目的不在于使聽報告者了解所報告的事物,而在于使對報告者有所了解。 0 0 0
- “歸根到底,我用‘我相信……’這些詞描述我自己的心理狀態,——而這種描述間接地是對于一個已相信的事態(Tatbestand)的斷定。”——正如在某種情況下,我描述一張照片是為了描述照片中所照的東西。 0 0 0
- “語言(或思想)是某種獨特的東西。”——這已經被證明是一種由語法的幻覺產生的迷信。(不是錯誤!) 0 0 0
- 語言是一座由許多條道路組成的迷宮。你從這一邊走進去,你知道怎麼走出去;當你從另一邊走到同一個地點,你卻不知道怎麼走出去。 例如,像現實情況那樣,我可以發明一種從來沒有人玩過的游戲。——但下面這種情況也可能嗎:人類從來沒有玩過任何游戲;然而有一次,某個人發明一種游戲,——一種從來沒有人玩過的游戲? 0 0 0
- 關于自然的齊一性(Gleichformigkeit)的信念的性質,也許可以從我們對預料中的事物的恐懼中看得最清楚。什麼也不能引誘我把手放到火焰中去,——盡管我只是在過去被灼傷過。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