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坡的诗观和中国古典诗观遥遥呼应。他主张诗贵精炼,不以篇幅取胜,所以长诗非诗。此说当为中国绝句的诗人们欣然接受。如果坡,带了他那卷薄薄的诗集,跨一匹瘦瘦的小毛驴,出现于八世纪的长安市上,由于不懂天可汗帝都的交通规则,他将撞到,请放心,不是为政党暴力竞选的恶棍,而是市长韩愈博士的轿舆。韩愈会请他同舆回府,把他介绍给长安的青年诗人们。必然必然,他会遇见李贺,一谈之下,狐仙山魅,固同好也。于是长安市民,五陵少年,将会见两人共乘蹇驴。坡的诗句,也会投入小奚奴的古锦囊中。迟早,他会因酗酒被李贺的妈妈赶出大门。最后,长安的市民将看见他和贾岛,在破庙的廊下,比赛捉虱子。
    0 0 0 2 复制 二维码 《余光中精选集》
《余光中精选集》[10句]
  • 余光中

    0

    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大女儿余珊珊是英语翻译。
    台湾诗人,籍贯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故也自称“江南人”)。重九日生于南京,先后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1947年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着名诗人和评论家。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标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