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這些像閃電和閃光般的最高自我感覺與自我意識,因而也就是“最高存在”,只不過是一種病態,是正常狀態遭到了破壞。既然如此,這也就根本不是最高存在,而是于此相反,應該算作最低存在。但是,他最後畢竟得到一個非常離奇的結論:“即使這是病態,那又有什麼呢?”他終于斷定:“倘若結果本身,倘若在恢複健康之後被想起來加以回味的那種片刻的感覺,是極其和諧而優美的,能夠給人一種直到那時為止還不曾聽到也不曾料到的充實感,均衡感,以及與生命的最高綜合熱烈而虔誠地融為一體之感,那麼這種緊張狀態即使是不正常的,那又有什麼關系呢?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白癡》
《白癡》[48句]
  • 陀思妥耶夫斯基

    0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學家,19世紀群星燦爛的俄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與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齊名,是俄國文學的卓越代表。他所走過的是一條極為艱辛、複雜的生活與創作道路,是俄國文學史上最複雜、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說“托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主要作品有《窮人》、《雙重人格》、《女房東》、《白夜》和《脆弱的心》等幾篇中篇小說,以及其代表作《罪與罰》。
    陀思妥耶夫斯基影響了二十世紀很多作家,包括福克納、加繆、卡夫卡,日本知名大導演黑澤明等,但是也有人對他不屑一顧,比如納博科夫、亨利·詹姆斯和D·H·勞倫斯。他和托爾斯泰、屠格涅夫並稱為俄羅斯文學“三巨頭”,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汪介之認為:“屠格涅夫以詩意的眼光看待生活,以詩意的筆調展現美好。托爾斯泰具有思想家的靈性,能洞悉社會的全貌。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注重人性的發掘,逼視著人性的陰暗面。他沉郁的風格,與他的經曆和精神狀態密切相關。”
    陀思妥耶夫斯基並非開創心理敘事的鼻祖,但他絕對是發展心理和意識描寫的一代宗師,其于身後影響巨大,西方的眾多作家都將其奉為圭臬,以至于在他們的作品中都可或多或少地發現陀氏的影子。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