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便能够在两种生命中作出选择:一种生命会随着死亡而消失;而对另一种生命来说,死亡只不过是一个跳板。追求这种完美的、无时限的存在,这是男人內心最深处的意志,其中充满了对不朽的渴望。
    0 0 0 4 复制 二维码 《性与性格》
《性与性格》[122句]
  • 奥托·魏甯格

    0

    奥托·魏甯格(Otto Weininger),奥地利哲学家, 魏甯格自少年时代起,就在自然科学、数学和人文科学方面显示了早熟的才能,其语言天才尤其突出,16岁时曾打算发表一篇词源学论文,內容是研究荷马史诗中的希腊语形容词。1898年进入维也纳大学研习哲学,1902年以论文《性与性格:生物学及心理学考察》的第一部份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在获得学位的同一天也正式皈依基督教。
    1902年, 魏甯格把《性与性格:生物学及心理学考察》作为学位论文交给维也纳大学,其第一部分使他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1903年《性与性格》(Geschlecht und Charakter)扩充出版,同年,魏甯格举枪自尽。不久,《性与性格》畅销国际,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其友人拉帕波特(Rappaport)整理他的格言式随笔,发表为《关于终极事物》。这两本书,便是慧星般的魏甯格留予此世的全部。
    魏甯格认为,妇女的自然体现实际上只有两种类型。由于“妇女需要的是性交,而不是爱情”,因此,她看待性交一是作为母亲,即获得孩子的手段,二是作为妓女,即获得快感的手段。魏甯格如此反对女权的观点,其最终结论是什么呢? 他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呢?他说:“不论某个男子何等卑贱,他总是大大超过最高尚的妇女。而且大到无法比拟的程度。” 魏甯格的出发点,是从设想理想的男子和理想的妇女的基本品质的结合开始的,但是逐渐失去了內部的平衡,丢失了学者起码的严谨作风,除了危言耸听的偏激之词外,没有找到特别有说服力的证据,更没有有利的论证和科学的依据。在他的书中,最后的结论就是,通过对女性的描绘,得出了人类发展的远景凶多吉少,正是有了女人的干扰,人类在慢慢走向自杀,文明的最终结果是毁灭。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标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