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第一次坐上威尼斯的平底船,或者在长时期不坐再坐上它,恐怕都免不了感到一阵瞬时的战栗和神秘的激动吧?这是一种从吟咏的民谣时代起就一直传下来的稀有交通工具,船身漆成一种特殊的黑色,世界上只有棺材才能同它相比——这就使人联想起在船桨划破水面溅溅作声的深夜里,有人会悄悄地干着冒险勾当;它甚至还使人想到死亡,想到灵柩,想到阴惨惨的葬礼和默默无言的最后送别。人们可曾注意到,这种小船的座位,船里这种漆得像棺木一样的,坐垫子也是黑油油的扶手椅,原来世界上最柔软、最奢华,同时也是最舒适的座位?
    0 0 0 6 复制 二维码 《死于威尼斯》
《死于威尼斯》[16句]
  • 托马斯·曼

    0

    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年)德国小说家和散文家,20世纪最着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人道主义者,192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作品通过对垄断资本主义逐渐衰落的历史描写,详尽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兼并方式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但因作者受叔本华、尼采哲学思想影响,小说对帝国主义势力持无能为力的消极态度,对自由资产阶级抱无可奈何的哀惋情绪。
    托马斯·曼坚决反对法西斯主义,反对一切法西斯化,不管是他的祖国的,或是任何共它国家的。他痛恨美国的法西斯化,也反对美帝国主义者举备反苏战争。亨利希·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流亡时所作的回忆录《观察一个时代》中,以“我的兄弟”为标题这样一段话:“当我的兄弟前往美国的时候,他直截了当地说:’我到哪里,哪里就有德国文化。”,这句活表面上好像有点夸大,但实际上就是表示这位作家对美国法西斯文化的视蔑和痛恨。他认为真正代表德国文化的,不是德国的那一帮法西斯暴徒,而是像他自己一样的追求进步的作家们。
    托马斯·曼始终是为争取世界和平和德国统一而努力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半期,他替对英、美两国不迅速避开第二战场一点力加谴责。战后,他又以实际行动,投身于世界人民保护和平的斗争。他以尖貌有力的言辞发表文章和演说,号召大家争取德国统一和捍卫世界和平。他也在斯德哥尔摩禁用原子弹的宣言上签了名。在这个的时代中,无论发生什么重大的事件,这位老作家总是挺身而出,发出巨大的正义呼声。为了响应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号召,他以八十岁的高龄再度回到祖国,参加席勒逝世一百五十周年纪念大会。民主德国作家和人民对他表示热烈的欢迎,一致把他当作和平和统一德国的旗帜。德团作家协会主席约翰尼斯·具希尔在欢迎会上说,托马斯·曼这次访问对连通东德与西德的文化,对德国的统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看看其他热门专辑
看看其他标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