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德十年》[13句]
    季羨林

    《留德十年》記錄了季羨林先生1935年至1945年在德國留學的經曆。先生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了8個階段,但他認為“能值得記述的東西只有兩段,一個是留德十年,一個是十年的空前浩劫。”其中留德十年奠定先生一生的學術根基,分量之重可以想見。
    1991年5月已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完成了這部散文體自傳,此書前後出版了不下5個版本,也收入了不同的文集或叢書之中。1996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將這部作品收入了《季羨林文集》的第二卷“散文卷”中;2000年商務印書館則將其收入在“二十世紀中國留德學者回憶錄”叢書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新近推出“中國人自述叢書”(包括《馮友蘭自述》、梁漱溟的自述文錄《我生有涯願無盡》、張靜廬的回憶錄《在出版界二十年》以及季羨林的自傳《留德十年》),其中《留德十年》仍是最受關注的一部。季先生文章經久不衰的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人物自傳往往會摻雜某些虛假的成分,一來由于當事人主觀的意願,二來由于年代久遠導致細節的磨損、模糊。季先生對此保持了十足的警惕,“我寫自傳,只寫事實”是他的決心和承諾,這也正秉承了先生一貫嚴謹的學術作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留德十年》中引用了大量作者當年的日記,以作為事實的參照。雖年代遙遠,但論人敘事曆曆在目,甚至間或還有“今天如何如何”的字眼,可信程度如此。書的附錄部分收錄了先生寫于1935年至1987年間的8篇歐游散記,追憶當年事,感懷當年情,與自述部分交織經緯,前後補充。
    先生回憶往事,情真意切,言詞質樸,毫無矯矜自飾,讀來猶如對面閑談,清新淡雅。縈繞字里行間的對故人之思,時光不再的感懷雖不濃烈似酒,卻也足以讓人回腸蕩氣。
    在《我的房東》一文中,先生滿懷深情追憶他的女房東,一位母親般的老婦人——歐樸爾太太。她的音容笑貌,性情喜好,一一道來,分外親切。當寫到即將離開時,女房東如失親人般號啕大哭,先生也是淚灑衣衫,這是怎樣的深情啊,幾十載春秋風雨洗滌淡漠不了的深情!
    《麥耶一家》以溫情委婉的筆調,描述了先生留學德國時,同德國姑娘伊姆加德之間一段隱約朦朧的戀情。他們一起打字,促膝談心,笑語溫馨。時光飛逝50載後,先生感慨到“如果她還留在人間的話,恐怕也將近古稀之年了,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還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會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時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沒有了。”讀來讓人唏噓不已。
    還有那一面之交的波蘭女孩Wala,相處不到一年卻被先生視為知己的章用,每周日必到席勒草坪上聚餐的中國朋友們,“留德十年”中與先生匆匆相會又轉瞬消失,人海茫茫再也找不著蹤影。這種感時傷春之情,在一位耄耋老人的筆下更顯雋永深刻。在《余音嫋嫋》中先生說道:“回憶的滋味決不是美好的。我咬緊了牙,生活過來了。但願以後無需再把以前已經干枯了的快樂與痛苦重新回味。”
    0 0
此專輯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