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令十字街84号》[30句]
海莲·汉芙这本被全球人深深钟爱的书,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一家伦敦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之间的书缘情缘。双方二十年间始终未曾谋面,相隔万里,深厚情意却能莫逆于心。无论是平淡生活中的讨书买书论书,还是书信中所蕴藏的难以言明的情感,都给人以强烈的温暖和信任。这本书既表现了海莲对书的激情之爱,也反映了她对弗兰克的精神之爱。海莲的执着、风趣、体贴、率真,跳跃于一封封书信的字里行间,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柔软的经历。来往的书信被海莲汇集成此书,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流传。
现在世间已无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旧书店,但英国文学,古本图书,伦敦巷陌,书中的这些话题仍不断激起后来者的思念和共鸣。广播、舞台和银幕也钟情于这本爱书人的掌上明珠,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书迷到伦敦查令十字街朝圣,渐渐地,《查令十字街84号》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
穷困的女作家海莲受不了纽约昂贵庸俗的古旧书店,便按照《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后来被海伦派去伦敦侦察的好友形容成一家“狄更斯时代的书店”)写了一封信,求购一些旧版图书,这一天是1949年10月5日。
很快,回信和她要的书就来了,那些书令海伦的书架相形见绌。双方的信任和欣喜很快达成,除了海伦有一点点麻烦,她是个连付帐和找零都搞不清楚的女人,更不用说将英镑换算成美元了。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德尔除了满足她购书的要求外,还给她准备了英镑和美元两种发票。
温暖的相知借助、娓娓道来的书信,很块就俘获了远隔重洋的海伦和弗兰克。
五十年代初期的英国百废待兴,物资实行配给制。海伦就从美国给书店的店员们寄来火腿鸡蛋和香肠,让他们吃到很久没有见过的“完整而大块”的肉。而弗兰克并不是不知感恩的人,他开始在英国各地奔波,出入豪宅,为存货不多的书店添置新品,踏破铁鞋,为她寻觅难得一见的珍本。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书信成为他们平静流淌的生活中无时不在的旁白。
海伦不是没想过去伦敦看看书店看看弗兰克。她终于有了自己的积蓄,而英女王的登基又使得赴英的费用打了折。眼看可以成行,但她的牙逼着她留在了纽约。她只好给弗兰克写信:“我陪着我的牙,而牙医却在渡蜜月,他的结婚费用是我出的……”
弗兰克只好为她和刚刚登基的伊莉莎白女王祝福。
书照买,信照写。
到了这一天,海伦的信三个月后才接到回音,她被告知:弗兰克于1968年12月22日病逝。
海伦马上赶到查令十字街84号。走进即将被拆迁的马克书店时,距离她第一次给这里写信,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她笑着对空荡荡的书店说:“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
上辑:
《偷书贼》[43句]
下辑:
《霹雳MIT》[15句]
- 好书像真爱,可能一见钟情,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杳远理解和同情却总需要悠悠岁月。 0 0 0
- 让汉芙的珠玑妙语和古道热肠不时温暖自己被冷硬显示尘覆的內心。 0 0 0
- 一个城市不过是几条巷道、几间房子和几个人的组合。没有了这些,一个城市如同陨落,只剩下悲凉的记忆。 0 0 0
- 我从来不买没读过的书——否则,不就和买了一件没试穿过的衣服同样下场吗? 0 0 0
- I remember years ago a guy I knew told me that people going to England find exactly what they go looking for.(我记起多年以前我认识的一个人曾告诉过我,人们去了英国,都会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0 0 0
- 从形态上来看,我们眼前的世界往往只有这薄薄的一层,而查令十字街通过书籍所揭示的世界图像,却是无尽的时间层次叠合而成,包括我们因失忆而遗失乃至根本不知有过的无尽过去,以及我们无力也无意瞻望的无尽未来。 0 0 0
- 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耳提面命的感觉。 0 0 0
- 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 kiss it for me? I owe it so much.(如若你们恰巧路过查令街十字路84号,能替我献上一吻吗?我亏欠了它太多太多。) 0 0 0
- 一个社会,若意图在两星期到一个月內就决定一本书的好坏去留,要求书籍打它不擅长的单败淘汰赛,这个社会不仅自大愚蠢,而且可悲的一步步向着灾难走去。 一种只剩下永恒当下的可悲灾难。 0 0 0
- 查令十字街,这个十字不是指十字路口,而是十字架的意思,事实上它是一道长约一公里许的蜿蜒市街,南端直抵泰晤士河,这里有最漂亮的查令十字街车站,如一个美丽的句点,往北路经国家艺廊,穿过苏活区和唐人街,旁及柯芬园,至牛津街为止,再往下走就成了托登罕路,很快就可看到着名的大英博物馆。 0 0 0
- 书信来往之间因延迟所造成的时间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之微妙差可比拟。 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 0 0 0
- 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0 0 0
- 我们活在一个诡异的世界——这么漂亮,又能终身厮守的书,只须花相当于看场电影的代价就能拥有。 0 0 0
- 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0 0 0
- 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 kiss it for me! I owe it so much. 0 0 0
- We sh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appreciation in some way or other, so we are sending by Book Post today a little book which I hope you like.(我们想要用某种方式来表达对您的感激之情,所以我们今天通过书刊邮寄给您寄了一本小书,希望您会喜欢。) 0 0 0
- I expect you are getting a bit worried that we have not written to thank you for your parcels and are probably thinking that we are an ungrateful lot.(我想您可能会开始担心,担心我们怎么没有回信去谢谢您寄来的包裹,也许您还会觉得我们是一群不懂得感恩的家伙。) 0 0 0
- 最是在什么时候,我们会生出如此诡异的感觉呢?特别当我们满心迫切的困惑不解之时。我们很容易在一本一本书中再再惊异到,原来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相较于既有的书籍世界,懂的事这么少,瞻望的视野这么窄,思维的续航能力这么差,人心又是这么封闭懒怠,诸多持续折磨我们的难题,包括公领域的和私领域的,不仅有人经历过受苦过认真思索过,甚至还把经验和睿智细腻的解答好好封存在书中。 0 0 0
- I am going to bed. I will have nightmares involving huge monsters in academic robes carrying long bloody butcher knives labeled Excerpt, Selection, Passage, and Abridged.(我上床睡觉。我做着关于巨大的穿着学士袍的怪物的梦。它带着血淋淋的屠刀,屠刀上的标签写着摘要、章节、段落和删节。) 0 0 0
- 一个无垠无边的智识世界,却是由一个个小洞窟构成的。 我尤其喜欢查令十字街的一个个如此洞窟,一方面,这有可能正是人类亘古的记忆留存,是某种乡愁,像每一代小孩都有寻找洞窟打造洞窟置身洞窟的冲动,有某种安适安全之感,而读书,从阅读、思索到着迷,最根底处,本来就是宛如置身一己洞窟的孤独活动;另一方面,我总是时时想到列维——施特劳斯的话,这些自成天地般洞窟的存在,提供我们逃避的机会,逃避什么样的压迫呢?逃避列维——施特劳斯指称的大众化现象,意即一种愈发一致的、无趣的、再无性格可言的普世性可怖压逼(正是社会永恒当下的呈现),而这些动人的洞窟,正像《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树洞,你穿过它,便掉落到一个异质、完全始料未及的世界里去。 0 0 0
- 隔着三千英里的安全距离,我写了一堆没大没小的信,我大概只会悄悄的溜进去又静静的踱出耒,而不敢告诉他们我是谁。 0 0 0
- It's against my principles to buy a book I haven't read, it's like buying a dress you haven't tried on.(买一本从未看过的书有违我的原则,这就像买一条从来没有试穿过的裙子一样。) 0 0 0
- 正当我苦心孤诣的一头热滔滔不绝时,她竟不耐烦的插嘴说,你真是中毒不轻哎。 唉,这下子你该明白了吧,弗兰基,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只剩下你一个了 。 0 0 0
- I love inscriptions on flyleaves and notes in margins, I like the comradely sense of turning pages someone else turned, and reading passages someone long gone has called my attention to.(我喜欢书的扉页上有题词,页边写满笔记;我喜欢翻看他人曾经翻看过的书页时产生的共通之感;我喜欢阅读很久之前某个人向我推荐的文章,这种仿佛我们在共同品读一本书的感觉。) 0 0 0
- I houseclean my books every spring and throw out those I’m never going to read again likeI throw out clothes I’m never going to wear again.(每年春天我都会清空我的书,将一些我再也不打算读的书像扔我不打算穿的衣服一样扔掉。) 0 0 0
- 从阅读的需求面来说,一本书的再阅读不仅仅只是可能,而是必要,你不能希冀自己一眼就洞穿它,而是你十五岁看,二十岁看,四十岁五十岁看,它都会因着你不同的询问、关注和困惑,开放给你不一样的东西,说真的,我努力回想,还想不出哪本我真心喜欢的书没有而且不需要再再重读的;也因此,从书籍取得的供给面来看,我们就应该聪明点给书记多一点时间、给我们自己多一点机会,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极多开创力十足且意义重大的书,我们当下的社会并没有那个能力一眼就认得出来。 0 0 0
- 我在家中打扫卫生,整理书架。偷闲坐在地上,四面地毯上散放的都是书。希望你与布莱恩在伦敦玩的愉快。他在电话上对我说:“如果你有路费的话,是否想和我们同去?”我几乎哭了。 我不知道,可能对我来说去或不去那儿已是无所谓了。我梦到那儿的次数太多了。记得许久以前,有个人对我说,那些去过英国的人,都能在那儿找到他最想要的东西。我告诉他我想去英国,是为了找英国文学。他说:“它们就在那儿。” 0 0 0
- 说明旧书的购买、收存和再阅读,不仅仅只是囤积居奇的讨人厌行为或附庸风雅的恶心行为而已。这根源于书籍的不易理解,不以完整掌握的恒定本质,尤其是愈好、內容愈丰富、创见之路走得愈远的书,往往远远超过我们当下的知识准备、道德准备和情感准备,我们于是需要一段或长或短的回身空间与它相处。好书像真爱,可能一见钟情,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杳远理解和同情却总需要悠悠岁月。 0 0 0
- 亲爱的凯萨琳 我正在整理我的书架,现在抽空蹲在书堆中写信给你,祝你们一路顺风。我希望你和布莱恩在伦敦能玩的尽兴。布莱恩在电话里对我说“如果你手头宽裕些就好了,这样子你就可以跟我们一道去了”我一听他这么说,眼泪差点儿忍不住夺眶而出。 大概因为我长久以来就渴望能踏上那片土地……我曾经只为了瞧伦敦的街景而看了许多英国电影。记得好多年前有个朋友曾经说:人们到了英国,总能瞧见他们想看的。我说,我要去追寻英国文学,他告诉我“就在那儿” 或许是吧,就算那儿没有,环顾我的四周……我很笃定:它们已在此驻足。 卖这些好书给我的好心人已在几个月前去世了,书店老板马克先生也已经不在人间。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巧路经查令十字路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0 0 0
- 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谊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