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好聽話》[23句]
學誠法師繼《好好說話》之後,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又一力作重磅來襲與您分享佛陀的聽話之道。
★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史上最強科研實力寺廟”北京龍泉寺方丈,中國佛教界“博客第一人”精彩開示。其博客點閱量突破千萬;微博開通16個語種,讀者涵蓋全球3/4的國家和地區。
★史上首次將佛經中的聽話之道化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智慧學經典。
★與市場上宣講聽話之道的同類書相比,本書中展示的聽話技巧更高妙、更神奇,其背後的智慧更令人歎服、受用。無論是孩子、成人、老人、男女,都能夠從中享受到發善心、說善語、做善行的當下福報。
★本書作者學誠法師曾受邀至印尼首府雅加達、劍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多國多地進行演講和座談。
★專門從“好好聽話”的角度講如何掌控自己命運的佛學勵志經典,透過大量古今禪門公案和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小故事,深入淺出地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直接、最有效的聽話的智慧呈現在讀者面前,予以激勵和指引。
★好好說話是啟發別人,說別人需要的話;好好聽話是啟發自己,是修自己。無論是好好說話,還是好好聽話,都是為了消弭主客,都是修行。所謂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用心傾聽別人的談話,他們自然會教你如何好好生活中國佛學院院長,“史上最強科研實力寺廟”北京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繼《好好說話》之後,第二大力作《好好聽話》重磅來襲聽話,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形容一個人比較乖巧、懂事;另一種是聽別人講話。好好聽話,也有這樣兩層意思,一種是表達一個人謙虛,愛學習,尊敬師長;另一種是表達能聽得進去別人講的話。看起來很簡單的一個能力,但事實上,很多人理解得並不夠深刻,也並不能真正做到。
2017年10月,一本教人好好聽話的書——《好好聽話》將出現在公眾視野。在書中,法師娓娓道來,透過大量古今禪門公案和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小故事,深入淺出地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直接、最有效的聽話的智慧呈現在讀者面前,予以激勵和指引。
聽話,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形容一個人比較乖巧、懂事;另一種是聽別人講話。
好好聽話,也有這樣兩層意思,一種是表達一個人謙虛,愛學習,尊敬師長;另一種是表達能聽得進去別人講的話。
看起來很簡單的一個能力,但事實上,很多人理解得並不夠深刻,也並不能真正做到。生活中虛心學習、謙沖自牧是一個人進步和成長的重要素質,也是幸福人生的重要能力。但是,這樣的素質也是要靠訓練和培養的,那就要學習如何聽得進去別人的講話。
好好聽話的次第:首先是要聽得見。如果一個人心里總是裝著自己的想法,急于表達,那麼,別人講什麼,有可能只能聽個大概,甚至很多意思都聽不見,因為自己的心已經被自己的想法塞得滿滿的。
其次是要聽得懂。就是對方講的話,字面的意思要能聽明白,知道人家要表達什麼,在說什麼。
最後是要聽得明白。不僅要聽得懂字面上的意思,也要聽得懂字面背後的意趣——依意不依語。
這三個階段,是好好聽話的次第,看似簡單,但是,真正要掌握,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如果我們總是緊抓著自己內心的某個東西,死死不放,這時候我們要想聽進別人的話就非常困難,就要吃很多的苦頭。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並不鮮見類似的問題,放下自己先入為主的見解和想法,先按照聽得見、聽得懂、聽得明白這樣的次第好好聽話,才有機會更好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真正聽得進去別人說話,其實是要我們空出心來,如此才能精准地接收到對方所要傳遞的信息,才能更好地修正自己原有的認知,擴大自己的心量。
內心如果經常這樣自我訓練,我們就有可能獲得別人更多的幫助。所以,懂得了如何好好聽話的智慧,就好比掌握了一把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
上辑:
《絕頂唐門》[21句]
下辑:
《好好說話》[5句]
- 別人的評價好聽還是難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怎麼對待。處理得好,好聽的話是鼓勵,難聽的話是激勵;處理不好,好聽的話是奉承,難聽的話是傷害。 0 0 0
- 放下自己的感受,去體諒他人,真正的愛,是沒有執著、沒有要求、沒有期盼的。 0 0 0
- 現實生活中,我們內心有種種壓力、糾結,很多時候,如果有人傾聽自己的痛苦,我們心里就會舒緩很多。而能夠傾聽我們痛苦的人,一定是能夠尊重自己痛苦,而不是再施予痛苦者一番道理的人。 0 0 0
- 真正聽得進去別人說話,其實是要我們空出心來,如是才能精准地接收到對方所要傳遞的信息,才能更好地修正自己原有的認知,強大自己的心量。 0 0 0
- 懂得道理不難,難的是放下自己的想法,去接受、理解、傾聽、尊重別人,那一刻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力量來突破。 0 0 0
- 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把該提起的放下,把該放下的提起,猶如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拔去鮮花、遍種毒草,造就滿目淒涼。 0 0 0
- 沉浸在自己的煩惱中,很難完全看清事實的真相,向上走的每一步中受的苦都是資糧。 0 0 0
- 良好的溝通,並非要承認對方所說的一切都是正確的,而是首先在心態上去理解、尊重、接納。 0 0 0
- 諸法無自性,成功是因為有成功的因緣,失敗是因為有失敗的因緣,只要我們去改變因緣,就能改變結果。相信自己會改變、會成長,而不是一直用負面的心去退縮。 0 0 0
- 不要把別人對不起自己的事放在心里,不要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比如下雨,那撐傘就好了,不要去記恨老天爺。 0 0 0
- 要有放得下的灑脫,要有拿得起的擔當,凡事要“認真而不當真”。 0 0 0
- 自信不能變成自滿,“滿”就是到頭了,沒有什麼可以學習的東西了。自信是相信自己有學習、成長的能力,不懼每一次挑戰和失敗,而非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驕傲。 0 0 0
- 外在的意見要聽取,但不能完全受制于此。聽取意見是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不是追求他人的肯定,不要混淆了目標與方法。 0 0 0
- 人如果不知道別人對自己有恩,不知道要去感恩,那活著就會覺得很沒有意思。 0 0 0
- 聽話不是表面功夫,也不是機械教條,而是真正學會懂得用心。 0 0 0
- 人如果總是排斥現在的因緣,總覺得還有更好的自己沒有遇到,那就會永遠生活在遺憾和悔恨之中。完美不是外在的,自己能把握好當下,問心無愧,讓將來不為現在後悔,就是“完美”了。 0 0 0
- 一個人有沒有智慧,第一個條件,就是看他會不會聽話。 0 0 0
- 只有我們自己的內心不執著,才能比較智慧地認識一個人,乃至幫助他。否則,我們往往會被內心的偏見、誤解、懷疑引導,以為在保護自己,卻是不斷傷害自他。 0 0 0
- 去理解,去傾聽,與任何人溝通的前提,都是心中不要有成見。 0 0 0
- 別人言語的冒犯,如果是無意的,不需要計較;如果是有意的,更不需要領納。他人的言語並不能傷害自己,傷害自己的是內心對這些話的領納、解讀、回憶乃至聯想、放大,是自己的心把一個個外在的音節組合成一柄利劍,並刺傷自己。 0 0 0
- 無法忘記的,是記憶中的影子;停留于妄想,就是人的執著。過去的自他和現在的自他都已不同,這就是無常的真相。沒有人可以留住,人和人最好的關系就是一起成長。 0 0 0
- 放下自己先入為主的見解和想法,按照聽得見、聽得懂、聽得明白這樣的次第好好聽話,才有機會更好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0 0 0
-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是說服對方,而是理解對方;不是告訴對方,我多麼有能力,而是告訴對方,我願意接受你的想法,體恤你的感受。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