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辑:
《橫向領導力》[11句]
下辑:
《剛好有你在》[26句]
- 我們必須學會接受生活,同時創造生活;因為樸素不必定單調,平凡也未必平庸。 0 0 0
- 做什麼,不是因為喜歡,而是盡管不喜歡;還要干好。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好,只是現有條件下務實推進,有所堅持,有所創造,有所改進。 0 0 0
- 由近及遠,由小看大,個人的思考和表達空間總是存在的,別總是抱怨“風氣”。 0 0 0
- 沒有自己的理解和發現,只是真誠地重複,哪怕是普遍真理或普世價值,那也只是信徒,而不是學人。 0 0 0
- “我們為自己而感動:為我們的無知,為我們的年輕;為我們故意裝出來的粗魯和野蠻,為我們掩飾不住的溫情與脆弱。為所有虛度和沒有虛度的時光感動,為我們是那麼容易感動而感動。或者,什麼都不為,就只是感動,因為我們自戀、敏感而矯情,因為我們率性和真誠。” 0 0 0
- 社會和學校不一樣。在校園,個人努力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實是天分。老師不要求你們的物質回報,只要你考試成績好,人格上沒有大毛病,基本上就會獲得老師的歡心,就會獲得分數表現的獎勵。在這個意義上,大學基本是一個“賢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環境,更像家庭,評價體系基本由老師來定,獎勵的是你的智力。社會則很不同。社會更多是一個利益交換的場所,是一個市場,是“平民政治”。評價的主要不是你智力優越與否(盡管你的聰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幫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麼別人想要的東西。這個標准不是中心--老師--確定的,而是由分散--眾多消費者--確定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