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居笔记》[23句]
    余秋雨

    《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历时两年有余。为了写作此书,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纯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写作是与考察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这种做法如果以经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诞不经,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谓“得失寸心知”,为学严谨的态度可见一斑。
    在作者的总体计划上,这本《山居笔记》是他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访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记述。第一阶段的记述是《文化苦旅》,在那本书中,他背负着生命的困惑,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迹和文化现场,然后把自己的惊讶和感动告诉读者。但是等到走完写完,发觉还有不少超越具体遗迹的整体性难题需要继续探访。作者将这些问题归为:对于政治功业和文化情结的互相觊觎和生死与共;对于文化灵魂的流放、毁灭和复苏;对于商业文明与中华文化的狭路相逢和擦肩而过;对于千年科举留给社会历史的功绩和留给群体人格的祸害;对于稀有人格在中华文化中断绝的必然和祭奠的必要;对于君子和小人这条重要界线的无处不在和难于划分。随后,余秋雨便创作了这本《山居笔记》。
    0 0
此专辑的句子
  • 余秋雨

    0

    馀秋雨(1946年8月23日—),中国浙江馀姚人,当代着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剧协副主席、青歌赛评委。
    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宁波市馀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1962年毕业於培进中学,1966年毕业於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文化大革命”期间,馀秋雨的父亲被同事诬陷错划为“右派”,叔父遭到红卫兵及造反派的残酷迫害而含冤自尽。1969年—1971年,馀秋雨赴江苏吴江县太湖农场劳动(即下放五七幹校)。1975年—1976年在恩师盛鐘健先生的帮助下,到浙江奉化县一所半山老楼裏苦读中国古代文献,研习中国古代歷史文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艺术创造工程》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一系列学术着作。先后荣获全国戏剧理论着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着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文化部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称号。
    1987年馀秋雨到甘肃联合大学讲学,开办了戏剧创作班,成为联大的教授。
    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1992年馀秋雨辞去上戏院长职务,由胡妙胜接任院长。
    2011年9月16日馀秋雨重返甘肃联合大学,学校特聘他为甘肃联合大学荣誉教授。
    馀秋雨多次出席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担任现场点评。 2006年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专业从事散文、艺术评论的写作,在大陆和臺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着多部,曾赴海內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据传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着名学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
更多相关句子
看看其他标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