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句:知已知彼,百戰不殆。
- 求上者得中,求中者得下,求下者必敗。 0 0 0
- 善于用兵,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 0 0 0
- 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地,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0 0 0
- 故軍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 0 0 0
- 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0 0 0
- 兵者,詭道也 0 0 0
-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0 0 0
-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 0 0 0
-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于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 弓廣 弩,節如發機。 0 0 0
-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 0 0 0
- 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0 0 0
-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亂而取之,實而備之,怒而撓之。 0 0 0
-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與戰、不可以與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0 0 0
- 鳥起者,伏也。 0 0 0
- 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0 0 0
- 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 以退而謂之退,是為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 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 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0 0 0
-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于毀折者,節也。 0 0 0
- 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守則不足,攻則有余。 0 0 0
-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0 0 0
-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君,合軍聚合。泛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0 0 0
- 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 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複喜,慍可以複悅,亡國不可以複存,死者不可以複生 0 0 0
- 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0 0 0
- 古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0 0 0
-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 0 0 0
- 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0 0 0
- 天。地。道。將。法。 0 0 0
- 善戰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勢”,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選擇人才去適應和利用已形成的“勢”。善于創造有利“勢”的將領,指揮部隊作戰就象轉動木頭和石頭。 0 0 0
- 靜以幽,正以治。 0 0 0
- 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0 0 0
-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 0 0 0